尔时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日: “廓然无圣。”帝日:“对联者谁?”师日:“不识。”又问:“朕自登九五已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 师日:“无功德。”帝日:“何以无功德?”师曰:“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 武帝问:“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容不言。达摩其年十月十九日,自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北,人于魏邦。(据《祖堂集》卷二)
(译文)当时梁武帝问:“什么是佛圣第一义?”达摩大师答:“空空寂寂,并无佛圣。”武帝问:“和我应对的是谁?”大师答:“不知道。”武帝?又问:“我自从登上帝位以来,度人为僧,建造寺院,抄写佛经,雕画佛像,有什么功德呢?”大师答:“没有功德。”武帝问:“为什么没有功德?”大师答:“这只是生死轮回场里的小功果,由俗世姻缘造成,如同虚影跟随形体一般。虽有好的姻缘,却并非永恒的真实。”武帝问:“什么是真正的功德呢?”大师答:“清净智慧,达到妙圆境地,一身自然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俗世所能求得的。”武帝不能领会达摩的话,变了脸色,不再言语。达摩心知武帝不契禅机,于谊年十月十九日悄悄渡过长江,进入北魏。
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这里,就把这个天然石洞作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入定后,洞内静若无人,飞乌竟要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什么叫做“入定”呢? “入定”是指坐禅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都没有于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生活内容是:‘‘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就这样,入定,开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l0年(或9年),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l0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面壁lo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佩。寺僧们将影石开凿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肇迹”。
清顾嗣立《面壁石》诗云:
一石独亭亭,中藏初祖形。千年神气在,何用著丹青。清道光年间,元吉在少林寺看罢达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随挥笔写了一首《面壁石赞》: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
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
少林万古统宗门。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