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发布时间:2019-10-11 09:19:06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宏海法师:楞严经略讲

(第一讲)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有缘们吉祥,诸位下午好。

今天菩萨加被。感谢咱们普陀佛协弘法部的邀请。可以说是再一次来与各位大德法师们结这个法缘,做这个法供养。有这样的因缘,至少我本人来讲,非常的欢喜和荣幸。当然,如果有开口讲的有偏颇不到之处的话,也诚心地请诸位法师大德们给予指正。

那么我们就单刀直入。今天的这个题目,咱们主办方列的,当时商量的叫《楞严经略讲》。因为依照以往的惯例,这不是第一次来了,每次的只有一天的时间,法会主题性的演讲也就两个小时,就算功德圆满了。这次修定法师跟我说成了三天了,说这个体制改了,成了三天。三天,料就要多一点。所以讲什么呢?想来想去,刚刚好,本人在北京居士林,把《楞严经》就这么粗显地给贯讲了一遍。那想想就这么浓缩一下,既然三天的话,就讲个《楞严经》的内容。把这个题目给答应下来以后,没想到这部大经是广讲好讲,略论反而难论。也不知道说怎么串这个内容,最后只好就是说从这个主线我们做一个穿引,跟大家来说说《楞严经》吧。因为相信在座的,有的大德法师们其实对《楞严经》可能已经了然于心了,或者能够转了《楞严》了,这都不一定。但是今天应这个因缘,我们就略略地再说一下。

在说之前,想陈述几点,就是这次的缘起。首先第一点,从本人的,我自己觉得这个,从我的因缘中、法缘中呢,确实想推广一下这部宝典。为什么呢?因为在座的我们都是法师居多,大家都知道,如果说要用功办道的话,见地是首当其冲的。见地,对佛法这个精准的把握,最为切要。虽然我们有时候说,教理教理,光说出来,光理解了,光思维了,还不能够作为修证的一个层面。但是如果说对教理的精研有足够的深入,那我想,我们的心就会更加的灵锐。我们常说,有理可轨嘛,有法有教可轨,才能增进我们心的观力。当然,如果从更深的角度,从更深的层次来讲的话,如果你的教理能够透彻,当体就是心性的受用,这是并行不悖的。所以这是第一点,教即是观。我想把《楞严经》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缘起。

第二点就是这些年来一直,虽然经书没有看几本,在这里算是卖弄了,一直也在磨嘴皮子。就觉得我们现在确实讲法讲法越来,你看,咱们这里这么好的平台,每个月又有定期这样的法会。但是讲法该怎么讲?曾经的前辈们,已经成曾经了。现在呢,可以说也是很多地方确实也在讲,遍地开花。我想,在座的诸位大德,也会有这样的机缘出去要弘、要化。

那么弘化呢?当然要拿老佛爷说的算数呀。怎么去讲?前几天跟一个佛学院的同修道友,一个小师父讨论。他说,现在已经不适应逐字逐句地讲了,这个太麻烦,太老套了。当时我们也说了这样,讨论了一下,但是我自己心里还是有一点保留。因为现在,确实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概括性的主题。当然,主题性地发挥,也是需要对逐字逐句地深入了解、参透、融化了以后,再这样把它转述出来。

那么,针对性的讲座,因为没有时间。但是,确实真的就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讲吗?所以我还发了个心,就觉得说对于佛陀的圣言,祖师们的言教,这段时间呢,我想逐字逐句依样画葫芦地,尽量把它原汁原味地这样讲一讲。哪怕是做这样一个,怎么说呢,照本宣科。但是我看看,如果说不多说,也不少说,特别是不能够乱说。因为我们虽然现在也在说,但是毕竟不是正遍知呀,没有这个四无碍智,所以说试着中规中矩地我们来这样学习一下,是不是效果会更好。这个也不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见解。所以这次说,这样来讲一讲。

第三点呢,确实现在感觉到我们现在佛法的流通呀,诸位住在名山宝刹,自然而然有自己现前的福报。这个出去流通佛法是越来越艰辛。也就是说,快坐吃山要空了,市场也没了,信徒也搞不清楚了,到底信什么。那么我们这个时代,随着时代这种节奏的加速度,然后变得多种多样的形式,更多的载体。但是佛法有两种,一个是结缘的佛法,一个是解脱的佛法。我们现在似乎,当然我的感觉不一定对,似乎是结缘的佛法居多,甚至过剩。但是解脱的佛法正在降温,正在降温,越来越远。这来的时候我还想起,打个比方,如果曾经大家到过北京,去过故宫转一转。曾经的年代,故宫里边去了,你是可以直接进到太和殿,在那个金銮宝座上坐一坐,还拍张照片,人人都可以的。

现在我们有时候在北京,来了这个同参朋友,最怕的就是他要去故宫。为什么怕呢?去了故宫只能走马观花这样(看一下)。到了节假日的时候进去了,从正门进去了一直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有警察说,快快快,走走走。就这样绕一圈,没时间停留。更不要说你能坐到太和殿里边,还在那拍照,都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有时候我们反思,是不是我们现在,也在趋向于这样,不断地在结缘。但是结缘、结缘、只有结缘,没有解脱的话,可能这个法就成了灭的加速度。虽然今天,因为解脱法,是要解脱人才有这个功德。虽然今天我们也是来结缘,希望结这个解脱之缘。带着这样的初衷,和借这个机会,与诸位大德来共同分享一下这部《楞严经》。

那我们就转入正题。大家都知道《楞严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纵观这个世尊的一代时教,从凡夫到佛,它的事理圆融,阐述精微,确确实实没有几部能够盖得过《楞严经》的。古来大德去研习这部经典的时候,也是把它当做一部《大藏经》的一个核心去深入。像近代的圆瑛法师,圆明讲堂。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呀,但是都悟不到这个真心;每个人都现前在定呢,但是明不了这个真定。所以说,真正能够把这个真心剖出来,性定,就是本性之定给我们指出来的,只有首楞严,最切要。

\

虚云老和尚也说道:我们这个时代,你去哪里去参访善知识呢?你真正要用功办道,今天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说,如果说要用功办道,你去哪去参访善知识去?只有说,熟读一部《楞严经》。最好能专读专修,这样修行比较有把握。所以说从法门上来讲,更是如此。《楞严经》确确实实是一部佛教的修学这样的一个百科全书,一个大全。因为在内容上来讲呀,就这一部经典,它就把所有我们佛教,无非八大宗派,再整合一下,就是禅、净、律、密、教,就这五大流啊。如果说,蕅益大师说的,这不是我说的,说能够把这五大流能够均衡地发挥的经典,唯有这一部《楞严》。他讲到说,各各能够专重,然后各各能够圆极。

也就是说这部经典,不管你是持戒的,还是念佛的,乃至学教的,还是修密的,就是你每个同修、同学能够入到这部经典中,个个能够专重,就都能得到核心的这个眼目,能够把它讲圆、讲透。另外一个他就说到,这个经典还特别怪,当然这是因为它全面。为什么呢?未尝有一宗取为主经。就是没有一个宗派,可以把这部经典独揽过去,说这是我所依的根本经典。每一个宗派,没有这个权利。

你看咱们普陀山,我也是普陀山的子孙呀。现在应该是以天台教法为主,依着法华嘛。华严呢,就更不用说了,《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也是根本的经典。但是《楞严经》它就怪得很,没有一个宗派,能够把它直接霸为主经,就是独占了。也没有一个宗派,可以把它贬为权教,就是方便施设的,在二线,不敢放。就这样的一部经典。所以说在修行的次第上,非常的充实圆满。在引逗我们,逗机上面,也可以说是婆心切切。对于万事万物的染净缘起,从凡到圣,这个修证路程,都是面面俱到。所以必然我们在开讲前,真的要赞叹一下,激荡我们对于法的殷重。你说刚才也念了;无上甚深微妙法。

好,我们再转一个话锋。就是这部经典,对于我们东土的佛子,我们现前的诸位行者,也是有格外的因缘和特别的意义。因为这部经典传入到咱们这儿的时候,情节也是非常的曲折的。最早的感召,缘于天台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当时从教法中,发明了不是一心三观吗,他的修学的体系。那么他的这个修学体系,虽然他没有读过《楞严经》。当时就有印度过来的一个梵僧就告诉,诶,发现他讲的这个道理跟《楞严经》的这个经旨是暗合的,说完全同步的,相吻合的。智者大师一听这个事呢,就每天,现在天台山不是有一个拜经台吗?每天专门向西,向西方拜,一直拜了十几年。你想想,当时智者大师都多么渴望能够读诵到这部宝典,智者大师。那我们今天能够现成地来闻解受持,确实有莫大的福报。

后来这部经典传过来的话,也是,当时因为在印度,不是被禁止流通嘛,称之为国宝。到了这部经的译主,就是般剌密谛,他是两次冒进,想把这个经书给偷着运到东土来。后来没有办法,总是被海关扣住了。最后把字写的非常小,写在细羊毛的那个氎上面,藏在胳膊里,一直藏在胳膊里,缝住了,好上了,才依着海路到了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这个因缘成熟了嘛,当时被武则天贬的这个宰相叫房融,降职到广州,正好因缘会聚了,才把这部宝典给翻译出来。所以,确实这部经典是血淋淋地流通到我们中国来了。这是从因缘上,可以说是先辈们的为法忘躯。现在我们有时候说为法忘躯,修法修法,稍微身体有些不适了,就觉得说,哎呀,要调一调。

既然是这样的一部修学大纲宝典,确实是学佛的必由之路。这个《楞严经》为什么说,既境界又深,但是它又非常接地气。你说他去修学一下,你翻开,不要说那么多的注解了,就光说这一部《楞严经》呀,你就觉的难以究其源,尽其底的。但是如果说你,就是轻微地这么看一下,粗浅地了解,你丝毫都埋没不了,随便不得。你不认真,不去入心,你就不知道它里面的风光无限。所以历代的祖师们也是,每一位祖师,都是恨不得能够一口吞进,又把它全盘吐出来,竭尽心力地这样去弘化演绎。就这样都吃力不讨好,跟诸位法师说一下,就是这样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呀?每个人都是怀揣着浓浓的楞严情结。《楞严经》最著名的一部注释叫《正脉书》。

《正脉书》是交光大师写的。交光大师出了《正脉疏》呢,他有点怨气,为什么呢?在他之前有一个天如惟则法师,会了十家对于《楞严经》的解释,有一本合辑。他看了以后还不满意,就是因为不服这个十家之义,他才写了《正脉疏》。结果呢,《楞严经》的第二部最著名的注释就是《指掌疏》。这已经到了清朝了。当时我们普陀山常住的印光法师,有的一些,特别是居士们想看一下、学习《楞严经》,他就推荐他说要看通理法师的《楞严执掌疏》。《执掌疏》里边,一开始他也抱怨,看不惯交光大师,为什么呢?说交光大师的《正脉疏》,不合华严家法,而且一开始又立了十部这个玄说,说他繁言乱心,驳辨太甚,也看不惯。后来蕅益大师的《文句》里也讲到。

这是特别给法师们这里再推荐一下,真正要入《楞严》,把握楞严最精确的精准,真的还得依着蕅益大师的《文句》来。这是我的个人意见。蕅益大师写过一篇《文句》。他里面还批判过,说这个交光流毒。因为交光法师在《楞严经》里注释的时候说,他说,我们用功办道,有一句话叫做;用根不用识。蕅益大师不同意他的说法,这个内容我们后面在随着讲解再给大家仔细地商量。那么这都是这些祖师爷们,你也来,我也往,就是这样都怀着对楞严的情结。

为什么你看圆瑛大师叫做;楞严王呢?圆瑛大师当时在圆明讲堂讲《楞严经》的时候,到了什么地步,就是有疑问的时候,他实在贯不过去,贯不过去,没办法,就写一个小纸条贴在墙上。贴在墙上,在那打坐、参。每明白一条,就把这个小纸条给撕掉一条。结果等到整整八年,贴了一房子的纸条,最后八年《楞严经》讲圆满了以后,那纸条也扯净无余了。他自己回忆说,每讲一次,就多一次发明,有一番进步。后来讲得太耗心血了,当时还吐血,是观音菩萨变成一个老妇人,给他托的梦,让他吃点什么川贝,还是什么花儿来着。最后他依着那个方子吃了以后,才把这个吐血的病治好了。这是在《楞严经讲义》里面,圆瑛大师自己说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说,历代祖师大德们对于《楞严经》的情结有多浓。

当然,我想我们学习这部《楞严》,就基于这三天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就希望做一个引子,引发我们诸位大德法师,以后我们学习《楞严经》的时候,当然也是有一个态度。什么态度呢?就像莲池大师也注释过一个,叫做《楞严经摸象记》。你看我今天我讲的这些,都不是我说的,都是历代一线的祖师们这样交代的。莲池大师当时怎么讲呢。他就说,打了个比喻,佛说,诸弟子,你们每个人各陈己义,但是;汝等所说皆非我意。就是你们讲的这些不能够全盘,全方位地代表我说的圆满的道理。但是,;然各自当理,足以利物。就是你们只要循着你们的这一条的理解力,去给人家讲一讲,也可以利益众生。那么莲池大师引这句话,他的意思是什么呢?就说大家一起都去摸这个大象,摸这个楞严大象。

那么有的人呢,摸着尾巴了,就说像辫子,说就像辫子;有的人摸着耳朵了,就像扇子;有的人摸着腿了,就像柱子。不管你摸到的这个地方,可能都不是整体的象的全部,但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象的真实状态。莲池大师交代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一个呀,你随着祖师们的称性而谈去学。虽然好像横看成林侧成峰,但是每一个境,都是庐山真境。所以,我们看祖师们的注解也是这样。不要依着祖师们,觉得横竖是非,就自己也跟着在那儿去是非。只要你看的相应,自然有一番道理出来。所谓的横看成林侧成峰。我想,这是我们依着祖师们留下来的一个学习的态度。这又是一点。

下面我们就开始,具体的说一下这三天的课程。要烦扰大家了,也是繁言乱心。那么这次课程,我们分三个板块。

第一个就是正解经题。把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经题,我们先做一个贯解。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这是我们最主要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你看每一部经典里面,都有弟子问说,此经名何,当何云此经?每部经典里面都有这个情节。就是说,每部经题呀,才能够提纲挈领地把这部经的总体核心宗义所在,能给它涵盖出来。为什么华严宗的《十玄门》,天台宗的《五重玄义》,都是第一个都是要解释这部经的经题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说,我们这次来讲,也要把它提纲挈领地,把《楞严经》的经题要做一个贯解,这是最重要的内容。

下面再依着时间的因缘的话,就分两路,兵分两路。一个就是染着门,就是轮回之路。大家都生在轮回之中,也天天讲着轮回,不管你信与不信,轮回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一天天活到这个样子,父母亲生下来,长到二十几,出了家,现在普陀山,大家都当着和尚。那怎么到这个样子的呢?你别说,都知道,你不明白这个,不明白怎么来的,你就不知道怎么回去,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是依着轮回门,轮回之路。

再第三个主题就是解脱之门。一念佛法入心。从哪里开始?怎么发的心?怎么样开始入的道?改变了原来的见解,颠覆了原来的知见。那么从闻思修,入这个妙庄严路,最后直至成佛。路上还有险象环生、风光无限,怎么对治、怎么摆正等等这些,一直到成佛才能够歇手。就这样。这是我们这三天所设置的内容。

今天就先跟着诸位大德,我们先看一下这部经典的题目。一共有二十个字,二十个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一共二十个字。诸位大德原谅一下,因为我不会做PPT,不会做PPT,就没有给大家在两边这样的(放)方便了。但是呢,我们讲《楞严经》正说耳根圆通最利,所以,索性如果你闭起眼睛来听一听,耳根可能听得还更加的相应。对于这部经典的经题。我们先教条一下。

大家都说一部经典的立题方式,从来都是有规律的。我们都知道有七种立题方法嘛。摆开了就是人法喻,单三复三具足一。这个我们都知道就不用再讲了,大概说一下《楞严经》是以什么名目立的题?是以人和法来立的题。如来是人,菩萨也是人。但是如来是果地的人,菩萨是因地的人。密因是法,了义也是法。密因是理法,了义是教法。首楞严也是法,万行也是法。首楞严是果法,万行是行法。依这六个方面合起来,叫做人法立题。人法立题。当然,里面也有一点点兼于比喻的立题,就是大佛顶的佛顶,表这个法的极其殊胜。这是这部经典的立题方式。第一个版块,叫做人法立题。

下面我们就开始契入这个经题。从大佛顶开始,就从;大开始。这部经典的经题,有的是通,有的是别。通就是每一个经最后要落一个;经字。前面的这十九个字都属于别题,我们主要讲的就是别题的内容。

先来泛解一下。首当其冲就要看看什么叫做;大。诸位大德,什么叫做;大,这个;大你要跟得上来,要心入到;大里面,我们修的是大乘佛法。《楞严经》常说到体、相、用。体大、用大、相大,说得这么教条也搞不清楚。所以我们索性的来热一下身。我有一次在五台山的时候。我一到冬天,喜欢去五台山,因为那清净,人少。有一年就是要讲这个《楞严经》,那会儿在北京居士林要开讲了,就是想想说这个大佛顶,怎么开始讲这个;大,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问了下旁边有一个居士,拖个七、八岁的小孩儿,七岁还是八岁来着一个小孩儿,每天跟着他到黛螺顶跟着去磕头。我随口就问了一下,;小菩萨,你说什么叫做大呢?他回了一句说,;难道说有个小吗?你看这就是法。说得我当时就无言以对,难道说有个小吗?当然有个小了,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与生俱来就有大有小呀,在我们当下的现实世界里,不可回避的就有大有小。所以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个;大字先来热一下身。

第一个解释;大叫做相对之大。相对大。就是在我们一个平凡人的认知水平而言,我们都是依着分别心,起的概念,看的事实。比小的大的就叫大,比大的小就叫小嘛。或者曾经是很小,后来长大了,从始至终由大变小。我们现在一般的视野,法师,我们都是二元对待的视野。也就是在这个常情中,相对说,有参照物有大小分别计度。这个大,就决定了、开启了我们轮回的事实,轮回的内容,就是在这个体现。当然说滑落到我们现实境界而言,现实社会生活中而言,生活中而言,就拿人来说吧,我们常说要心量大,心量大,如果从人来说,这一个人特别自私,个人主义,他就跟旁边,他跟夫妻生活他都搞不成,天天要吵架。如果他这个人自私家,从家里的范畴来讲,可能跟其他的六亲眷属就搞不好。如果他自私一个族,现在一个民族,民族之间就有冲突。

如果他自私一个国,那么国家的的利益,战略掠夺就发生了。所以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相待的境界。到了我们世间法里面,才有的说,真正的说着眼于整个人类生命的人,才称之为大爱无疆。这就叫相待大。相待大,它有一个什么特性呢?就有推比性。推此及彼,相待而言。如果说,从佛法专业的角度来描绘一下,就是六道轮回,因果不虚,就这个意思。这是第一个层面叫相待大。

如果从世间轮回的角度,往出世间去推,演绎,第二个;大就叫做绝待大。就是绝掉这个对待之法,顾名思义嘛,没有分别不加比较,从等观的视野,没有亲疏的视野中,超越了刚才我们讲的对待之法。那诸位,我们都耳熟能详了。在这样一种等观视野中的话,就人的情怀而言,就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所谓的。就现实世界而言,外在的世界而言,也是超越了唯物、唯心的这种通常的对待。你看世间人里面都喜欢讲唯心唯物,可是如果要真正较真一下的话,你唯心的人,你能够摆脱物质的束缚吗?你唯物的人,相信唯物,无非还是心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要超越了相待的常态,才称之为真正意义上这部经典的大,叫做绝待之大。这经典的内涵叫做绝待,绝待平等的状态。那么这个绝待,它就有无比性,本性上是无比的。如果抽一句经典里的话来讲,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嘛,;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再没有比它上的,跟它比的都没有了,没有可比性。这就叫做绝待大。

既然已经绝诸对待的话,我们从道理上一听是这么一回事。好像有形而上的感觉。但是,你这么一个形而上的描述,你超越了对待,但是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具体的法上,你怎么体现呢?我们常说,佛法不是要落实到生活之中嘛,怎么体现呢?超越了大小的对待,还要回归到我们绝了对待认知,曾经相待的事物上来,就是我们现前的生活、因缘、人事儿。无非就是这些,圆融嘛。万事万法他是互相影响的、互相关联的、互相不妨碍的,不管你是广度,还是隐或者显,或者宏观、微观等等,它都是相互融照的。咱们佛门里面不是常有一句话,就跟这个屋里的所有的灯一样,一个屋里有一千盏灯,(灯光互不妨碍),它是事事无碍,无尽缘起的,这才叫做圆融大。我们第三个概念解释这个大,叫做圆融大。如果就圆融大来讲,它的本性有周遍的性质,周遍性。你一定要抽一句经典来讲,就是什么呢?诸佛菩萨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圆融嘛。这是我们对于第三个;大的理解。

既然圆融了,你得有可操作性呀。圆融了,你能够一只手遮到整个法界吗?所以说,在这样的一种不加分别,相互作用,圆融的万事万物中,任何的参与者,也就是一个点乃至一个面,就等同于所有的圆融之法。整个法界。所以第四个就叫做随处大。随时随地,随心念,念念都是这样的。牵一发就可以动全局,而且每一发,都可以跟全局都是同步重要的,一发就能够代表全局。这就是我们讲到的,这个性就是随缘性。我们常不是说随缘自在吗?如果要抽一句经来表达的话,就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这是第四点随缘大。

那么既然随处一法,都与宇宙万法同等重要。刚才讲到了说,牵一发而动全局,那索性就怎么样?就不要去牵这一发了,再换一个角度,现前一发,当体就是全部。一点一面,现前就是整个宇宙万法。不必你去起个心、动个念、横观竖见等等,现前当体就是万法本身。大家都是念佛同修嘛,如果前面的随处大,就是等于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么这里的现前大,当体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心即佛。现前当体就是如此。这个现前大它的本性属于什么呢?就有着当下性。如果我们抽一句经来讲,说什么呢?就是本经所讲到的:十世古今,不离当下一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毫端。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我们讲到说对于;大的,我自己在这儿揣测的一个似乎比较全面性的理解。

当然,这个;大讲起来,可能这么好像连环轰炸一下。讲得有点迷茫,触摸不到。我们做一个比喻吧,厘清一下次第关系,和我们从体启用的可操作性。我们才能明白说大乘佛法它是怎么样一个内容。就这么一个;大,就可以把一代教法浓缩在里面。比如说,咱们普陀山不是名山道场嘛,常做这个超度亡灵。现在外在的世界,国土也不太安稳,动不动就有天灾人祸。超度亡灵,就是死了来找到这了,念经要超度。就这个死来讲,世间人也觉得生死事大,修道人也觉得生死事大。那么比如说这个死亡的现象发生,如果说就我们的亲朋好友、至亲至爱的人而言来讲的话,那就会有剧痛,非常的苦。一旦有死亡发生,马上就天塌下来了一样。

如果再远一点的,听闻到说有一个大灾害,或者一个大的不幸出了一个灾祸,那就觉得一下子死了这么多的人,有点伤感,这是相对而言,对吧。那么如果说,从这个地球上来看,整个地球上的视野上,大家要知道,地球上每天要死二十万人。每天,这是打保票的,每天要死二十万人。如果就整个的众生法界而言,大家想想,刹那、刹那间,那有多少众生断命,念念都在死,念念都在生嘛。所以你看这四个角度,就从窄到宽,从狭到广的,这就是相待大。我们对于生死这件事件的认知、格局、视野,就是一个相待的态度。

那么跳出这个轮回圈,从整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这个大轮回而言,大家想想,死只是一个现象而已,死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以无常的形式来体现的一个常态呀。众生就是这样,死此生彼,此界坏时,转寄他方,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再来,这就是死亡,这就是生,很稀松平常的事。所以说,如果你从这个里面跳出来,就发现,因果轮回是一个圈套,跳出来,人是死不了的,这就叫做绝待大了。就滑落到绝待出世间了。那么,在这种绝待的出世间中,你进一步说,在这个视野中,我们依着这个圆融,圆融是什么呢?就是物我同命嘛,慈悲心生起来了。随时、随地、随缘去度化一个众生,就是随缘大。从一切众生的生死海中拔出来,这就是圆融大和随处大。既然圆融和随处,你的这个见地生起来,突然间哪一天发现,当体现前的自我本人,才是众生之首。众生即是我,我即是众生。自度即是度他,度他才能自度。一下子我成就了,一切众生皆能成就。这就叫做现前大。就这么个教法。这就叫做大佛顶的;大。

当然讲了这么多,说一千道一万,这样的一种境界,你说我们说能说透吗?还是想能想透呢?不在思维的层面,不知道怎么形容,不知道怎么赞叹,所以这里才强以文字表达,叫做强名大。强把它说成一个;大的概念。这个强名大呢,它有方便善巧而已,所以它有方便性。如果在经典里面抽一句理解,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就这个意思。你看,就一个;大字,就啰嗦了半天。在这样一个大的视野上,在这样的一个内涵的指导下,我们再进一步来贯这部经的经题,可能就比较能够通透的知道,诸佛的境界和如来的密因,到底在哪里,怎么去进入。这是我们对;大的一个贯解。

我们再转入一个话题。既然这样如此,我们就一直中规中矩。第二个,什么叫做;佛?佛陀耶,简称佛,汉译为觉者。这都顺口都上来了。现在的居士一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什么是自觉?有时候我想想,可能自觉就是无我相,觉他就是无人相,觉行圆满就是彻底没有众生相、寿者相,这就是觉吧。或者说,正觉、遍觉、无上觉,这都能数得过来的。什么叫做正觉?就是凡夫有不到之处,凡夫有妄,妄觉。

外道是邪觉,邪的,邪门的东西,所以才立了个正觉。问题是有一些修成罗汉的,他不周遍呀,没有彻底周遍圆融,所以他不周遍、不到之处,又立了个叫做遍觉。正觉、遍觉、无上觉,菩萨还有上,只有佛无上。所以叫做无上觉。有时候还把它称之为本觉、始觉、究竟觉。什么叫做本觉?就是人人皆有机会,人人都是平等。什么叫做始觉呢?就是这个机会,如果你不去奋斗、争取、不去随这个缘,随到佛境里边,那你还不起作用呢。什么叫做究竟觉呢?就是这条道路指给你,如果你自己不修,没办法,还到不了。就这样子,这就叫佛。

所以有时候也讲来讲去说,到底什么叫觉?想来想去只能用一个比喻,就是睡着睡着突然间就醒了。大家都睡过觉,都做过梦,就有醒的时候。你不要说,好像这个醒特别,一说起来觉得,谁不会说,梦里明明有六趣,什么觉后空空无大千。能不能把这个行法,最后落脚点落在你的身心世界中,不一定的。甚至可能你理解都理解不了。诸位大德,就这个醒梦之法。你看我们都会形容说,整个一个无明大梦呀,大家都在做这个无明大梦,包括这个九法界,包括菩萨,说只有佛一个人醒了。我们现在做梦,有噩梦,有善梦。噩梦就是堕三道嘛。善梦,现在还可以,还得了人天果报了。那么有时候也半梦半醒的,就跟到了阿罗汉境地一样;有时候还差那么一点点,还尚在朦胧状态,就跟做了菩萨,还是不醒。

好像就说:哎呀,这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知道怎么要度的把众生从生死的彼岸,度到涅槃的此岸来。然后就去拽拽拽,好像一定要度度度。渡这个海,渡这个河。但是,这个度到底怎样的一个情形才算是度呢?你看,祖师们给我们开示,这个度就如同梦里边去渡这个大河,整个这个波浪滔天,后面还有歹人来追,你自己前面跑的又来不及,好像真的要渡这个生死苦海一样,叫声响彻内外。

这个时候呢,只要有一个人把你叫得醒了,喊一下你,突然间醒了,这个梦就没了。所以,这个祖师怎么来形容这个觉呢?他说:说是渡河、渡河,其实什么呀,但为度梦不为渡河。 但为度梦不为渡河,要听明白。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把所有的辛苦劲儿,都落到渡河中去了。下面要讲如来密因,进不了这个密因。这是我们讲到的大佛的;佛,落脚处,只为度梦,不为渡河的。

好。我们再来看一下;佛顶,这就是一个形容譬喻词,在佛的无见顶相是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如来无量劫以来,修忍辱、谦和、礼敬三宝、善知识,所感的这样一个好相,就叫无见顶相。这在佛的三十二相中也是最殊胜的一个。就是在这个顶上有一个青螺发髻,叫肉髻相。在经典里面形容它的这个状态非常的微妙、生动。说它的形状如同什么呢?;如春山吐日一样,状如春山吐日,春天绿油油的山,然后太阳升起来的那个感觉,这就是无见顶相。但是这个无见顶相,有一部《观佛三昧海经》中讲到,佛的这个无见顶相,能生亿万的光,但是上方的世界,诸天世人,乃至十地的菩萨都见不到他的这个顶相,看不到。

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蓝毗尼园,尼泊尔的蓝毗尼园,刚刚生下来的时候,蓝毗尼神,就是蓝毗尼园里面大概就是土地吧,是他的乳母。抱着释迦牟尼佛,奉持谛观,仔细想看一看,都看不到释迦牟尼佛的顶相,看不到。在《华严经》里面入法界品讲到,后来佛成道以后,在优化波罗奈国,在波罗奈国时,东方的应持菩萨,想到上面看看佛的顶相,上立了什么呢,恒河沙国土,始终见不到他的边际,这就是佛的无见顶相。当然这个我们做一个了解。因为它是一个比喻,就是比喻我们下面要讲的如来密因。这个如来密因什么呀,如果你说他有的话,登地的菩萨都看不见;如果你说他没有的话,在《楞严经》的法会里,大家都仰观到佛顶放光,无数的化佛。所以,这就是我们从理上、从相上来讲一下;大佛顶的内涵。大佛顶。

好。我们再往下看,;大佛顶下一个概念就是;如来密因。

当然,;如来我们都知道。那会儿,修定法师给我们讲课说,乘如是道来,来成正觉。后佛如先佛一样再来。说这个罗汉是如而不来,凡夫是来而不如。就是说,虽然来了,轮回来了,不是如如不动地住在这个佛国净土;那么来了的,住不在这个如中;如了的呢,又不能够乘愿再来。都是不圆满的,只有佛这个如来。其实就是形容一代教法的缘起性空的这个思想,;如来这个内涵。

我们主要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密因?既然讲到密因了,今天就是要跟诸位大德法师要商量一下,这部经题里边,最主要的就是要解这个密因。;密因的因,这里当然就是,因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修的因地的本修之因,修行还没有成功之前。但是这里有三层意思。

一个是什么呢,就是指的在修行还没有成功之前,因为修行,只有成佛了以后,才算圆满。所以,从等觉以回,初发心以后,这一大部分全部叫做因地,因地菩萨。这是一个概念。

其次,这个因地是指的什么呢,就是指的我们第一念的初发心,菩萨的最初发心就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做密因之因。这是第二个层面。

但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因地是指的什么密因呢?就是指的菩萨发心,在初见道之时,也就是说禅宗的明心见性那一刹那,大开圆解之际。这个时候,在此之前,一切的修行,都是属于盲修瞎练,是没有依据的。在此之后,开了圆解的起修,才能叫做什么呀,才能叫做正行、正修,大彻大悟了。悟到的这个东西,就叫做;如来密因。所以,我们诸位,大家都是用功办道,仔细体悟一下,就是这个。我们每天也,现在基本上都是禅宗的天下,都叫禅师。那么对于开悟这个概念,现在我们有时候提都不敢提了,也不想提了。也没有感觉,说开悟要干什么呢。你出家,不就是首先要开悟吗?除了这个还要干什么?所以说现在就是对这个密因,不要说去钻透它,去住进去,去修定,或者说,触摸一下有点感觉,根本就不感兴趣,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商量一下这个密因,从两头讲起。第一个,叫做密极之密。就是它已经深的再不能深了,幽微难至。非常难以了解,触摸不到,这个明心见性的地方。你看,我们现在有时会说大开圆解,开了智慧了,那就崇拜的不得了。可以领众修行了嘛,德行具足了嘛。因缘自然显现,龙天推出了嘛。但是到这个地步的话,就觉得哎呀极其的宝贵。你看,苦参密究,为了办一个道,到了丛林里边,吃苦受气受累,最后又善知识点拨,不知道怎么蹂躏他折腾他,最后才灵光一现,终于说哎呀本来面目显现。但是这里就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在生灭的境地里面,在相待的境界中,所以在绝待的境界里面,我们没有办法入进去,就见不了这个如来藏性。

在《楞严经》里把这个密因,就称之为如来藏。虽然藏在那里,现在显现不出来。所以叫做密极之密。就是你怎么也进不去。那好,我们一听到怎么也进不去,感觉出来了。就觉得说,哎呀,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呀。我们现在是凡夫,根本就是跟我们就不搭嘎,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不是这样子的,要不然祖师们为什么说,六根门头全是呢?说天天你光吃饭,光睡觉,就可以修道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呀,密极之密我们入进不去,还不如转个头,怎么修这个法呢?显极之密,其实它本来就在。诸位大德,这是今天的重要环节。就是这个不生灭的藏性,如来佛性,我们也从教理上天天听。说人人本有的,各各本具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迷的时候不知道,一旦悟了,全体当下都是了。都是,问题是在哪里呢?谁不知道都是呀?谁不会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关键点就在这儿。

大家观一下,我们现前的境界。等我歇歇喝口水。你说这拿个水杯,放个杯子,盖个杯盖,我每讲一句话,屏幕上也有。我这么横扫一下,大家也一个人一个样,这都是什么呢?分别、妄相。但是,它也是什么呢,法身、真如。我们做个比喻,就像大海水一样,大海水每天都潮起潮落,就是这样我们的妄相。就像我的手和胳膊,来回这样控制不住地在动。问题是,我们在这个潮起潮落中起伏得久了,就很难感觉到,其实大海水是不动的。怎么也感觉不到,这么教,那么引,佛说了三藏十二部教典,就为解释这一念之间。可是,我们就随着这个潮起潮落,起落得不行。但是,简单也很简单。明显到什么程度?明显简单到只要你把这个,虽然现在还在风吹浪打,只要你把这个认知点切换到水上来,不要关注浪,当体就悟了,就这么简单。

你只要把认知点关注到水的湿性上来,不要再随着浪去起伏,浪不是不起伏了,大家要知道,不是不起伏了,而是你只要关注到水上来,这就叫显极之密。一直就在,一直就在。我也不知道诸位有什么感想。但是,我就说,越讲越觉得越妙。就是这个意思,肯定是这个东西。所以,有时候大家想想,我们现在,因为在见闻觉知的凡夫层面,起心动念的这个攀缘心。所以就会觉得这个不生灭的藏性,根本自己就,根本好像不可能达到一样,不是这样,这个东西我们始终都有嘛。显极之密,虽然至净至明,但是我们不敢去信,不敢去解。它并不是说多么的幽微叵测,就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所以叫做密极之密和显极之密。

\

我们再体悟一下,就是这个密极之密,跟显极之密,它肯定有一个共性,对吧。归根结底的一个共性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不易觉察。不易觉察。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比喻的话,在咱们佛法里面讲到修行,常讲到什么?不是小隐隐于山嘛,隐到山里边的话,你就不易觉察,你找不着呀。;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这就叫密极之密,你确实难以觅踪,踪影觅不到。

但是还有一种隐是什么呢,中隐和大隐,他是隐于朝、隐于市的。隐于朝是什么概念呢?就跟我们小时候看电影一样,演共产党的电影,里面有一个国民党的特务,或者一个外国的特务,天天和你共事,就在办公桌的对面,结果你没有把他认出来。或者你也是地下党,他也是地下党,两个人在国民党内部共事,谁也不知道谁,最后突然间才发现咱们是同志。这就叫显极之密。只要你信他、认他,当体就是。这就叫本来面目。只要你敢认,这就是同志呀。我们说的如来藏就是这样的,满目青山就是这样子。

好,法师,我们今天加个段子吧。关于这个,今天我们确实要再的实商量一下,因为很可能我们会落到一个妄谈般若的境地,没有到那个功夫,心性没有到,光这么侃侃而谈。但是我们也不能落到什么呢,怕谈般若的境地。现在很多时候,当然,我本人也是行归净土,净土占了主流了。那么一说般若,就是你在那,踏有谈空。你根本就是,说来说去,你自己到了那个地步吗?那我们难道就不说了吗?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就是说,这个如来密因,然后说你无关于生死,也不想触摸什么道业,我这辈子就这样活一活就行了。那也只能就这样了。

如果你确实还想,弄懂说这一念佛法,到底释迦牟尼佛这辈子出世,一直流通到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出家,是干什么的?那你就得听一听。你看,现在我们很多,就是说不感兴趣的也就不说了。觉得自己开悟,这辈子是不可能的,也就不说了。我们只论这个如果一心想开悟的,想见这个道的。我们今天商量一下,你想见个什么呢?你要开个什么呢?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呀,英雄豪杰们,本来就是英雄豪杰。其实我们现在,因为大修行人,他的这个见地透不过去,所以就在那里苦苦地追求,艰辛地付出,就不懂得华丽转身。在咱们普陀山也有,闭关的、阅藏的,那一大堆呢,未必都能够敢认。说不准在关房里现在还在使劲儿,憋足了,不敢认呀。

这本来面目,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呀。你看为什么祖师们讲开示的时候,参禅、参禅,参禅的前提是什么?谛信自己本来是佛。本来呀,就是我刚才端杯子喝水这个时候。大家坐在这儿,此时此刻的这个时候,你不管你是听着呢,还是不听着呢;你是看着我呢,还是玩手机呢,都是本来佛,就看你敢不敢认。刚才你看我们讲到一句话叫做什么呢,;不是幽微叵测,但以日用而不知。这个怎么不知呢?就是你不敢认啊。明明佛说了怎么样去,三大阿僧祇劫,或者什么。可是你不要忘了,佛还光拈着花,这样、这样笑了一笑,什么都没说呀。因为说一句都是多余。修行的人天天要求知、求证、求功、求德、求境界、求感应。把这个殊胜的境界,推到上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不知道此时此刻的现场,本来就是佛境。满目青山嘛,如果你真能信到这个状态,敢认到这个状态,所有的开示一串就穿过来了。真的,祖师们的开示都一模一样呀。为什么说如来密因说;不断妄想不求真呢?不断妄想不求真啊,这是晴天打雷的话!不断妄想不求真,就是你敢不敢认为真的是这样子的。为什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呢?为什么虚云老和尚,杯子烫了一下,烫到手了,什么;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呢?这说的是两家话吗?就这个境界,你不要在上面动。而且特别要指出的是什么呢?我们有时候这个死禅修惯了,往往觉得往那儿一坐,好像入定要入到什么呢,要入到一个脱离了精神层面,只有物质性这种死框框,安附在上了,才叫如来密因,本来面目。

我现在觉得不是这样子的。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长进,给各位汇报一下,也许说错了。就是说,他的这个真正的禅定的究竟大定,不是死的,确实是活的。而且活到什么程度呢?不仅仅是你的举手投足,包括你的心和念不是没有作用,是需要我们在心和念上不要再进一步地起动,才叫做起心动念,才叫做妄想。不是没有心没有念,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大家要在这个上面悟。不要依着教法悟,我说的话悟,要依着你的心和现前的境来悟。你敢认吗?;云在青天水在瓶,莲池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走投无路了,到哪都是这个样子呀。就现前的这个样子,就现前的你我他就是法身,就是佛性呀!包括我们打的妄想,起的烦恼,只要你一认,就归真了。就这样子。你看紫柏尊者就讲过一句话说,所有的现前境界,一切的法道兴衰,你不要以心期,你不可以有心期,也不可以无心待,不要去期,不要去待。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是这个样子的。藏地也有大圆满的说,藏地不是修大圆满吗,真正的大圆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大活佛给指出来了,给他传法的心子说什么呢,指了一下天上的月亮,指了一下旁边卧着的一条狗,说这就叫大圆满。你看都是说的一个法。

以前的古德有开悟以后说过一句什么话,;哎呀,原来比丘尼是女的。旁边的人都以为他神经了呢,后来寺主给他印证说开悟了。就这样。所以我们也不妨在这里试一试说,难道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就取不得,舍不得,就这样得。就是这个样子,就是现场我们这个样子。

跟诸位讲,确实就是这样子的。你只要敢认这个,真的不要论什么信解行证、什么教理行果,只要你敢认,当体就是这样子的,即刻就归家了。本来就是嘛,就跟文殊菩萨一样,本来就是。可问题是,你在本来就是上面,你要确认这就是文殊的时候,已经有了二文殊了,就在这微细之间,大家商榷一下。现在确实也是,还是不敢认。说是这么说,包括本人。因为什么呢?功勋不到。大家都不敢认。

我跟大家逗个趣,说一句话。现在不是流行,诸位把手机拿出来,人人都有微信。因为我在北京这也号称弘法,那总归身为法师,微信每天都发大量的这个生死心切、领众、大家一起回向愿生西方,每天都是正能量。突然间那一天呢,家里的老乡呀,有的老乡,我不知道在座的可能有的认识我,有的认不得。我老家在陕北,陕北大家知道,陕北有一个叫做榆林的地方,我生在那儿。榆林出什么呢?除了出煤、天然气,还出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讲的那,就我们家。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叫做《三十里铺》。三哥哥和四妹子的事。就是这么一个。有一句话叫做:;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绥德三十里铺村。

就是我们老家,可能在座的如果有陕西的就肯定知道。结果我出家这么多年,十几年了,现在十几年,就等于说融会贯通了。原来的老同学、老发小等等都知道了我微信,都加上了,有的还被引逗得学佛了。那天突然给我发了一个,陕北出了一个著名的歌手叫做王二妮。比较外向的法师可能知道,就是不知道比赛怎么得了奖的。这个王二妮唱了一首歌,就是通过这个《三十里铺》,又加了现代演绎。里面有两句话叫做;三十里铺的好妹妹等着哥哥把家归。这个歌的链接也发给了我,我当时正在屋里,他一发给我,我就听一下呗。听着这个王二妮唱得挺不错。那段时间可能心比较清净吧,听到;三十里铺的好妹妹等着哥哥把家归。

突然间,心有点灵光,;等着哥哥把家归。确实当时就是有点灵光出来了。灵光出来,一有法喜,颠覆了一下我习以为常的微信,我就把这个歌的链接发进去,又写了两句话,叫做;三十里铺的好妹妹等着哥哥把家归,一下子就把我圈里的朋友给炸了,马上就炸了。有的皈依弟子赶紧就私信里问我说:;师父你怎么了,说你要不要到处去走走吧,去逛逛吧。以为我憋屈得不行了,这是思凡了吗?还有的同修,更有好多法师呀,说:;大德你怎么了?有些微信朋友,以为我动了还俗的心了吧。说我是陕北出来的,真的家里有一个好妹妹,等着我这个哥哥回去吗?哎呀,逼的没办法,老是三五天就没完没了。最后那一天,我就又接连发了一个信息。

我说什么呢,我就说了一下说,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我们本有的佛性就跟这个好妹妹一样,从来都没有变过心呀,知道吧。我们的始觉,就是回归的心,只要你敢认,就是哥哥虽然在外面,只要你敢认,当体就是花本来好,月早已圆,当时我是写了这么一句话。就是形容当时我的这个境界,当时确实心有点灵光出来了。哎呀,非常受用,法喜充满。发现确实原来就是因为我们不敢认。所以大家想想,现前我们一切的见闻觉知,当体就是本有的佛性,只要你敢认。什么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后来也有佛学院的小师父们说,有云门寺里出来的,爱摆弄这些禅境。他就说:;法师,你这么一解释就废掉了。说这个公案就废掉了。

我说,好,我的师兄弟们呀,我说我这么不解释,废掉的人更多呀。大家为什么?不敢认嘛,就不敢认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他把这个公案就往哥哥妹妹的情上面去会,他不往归家的法上去会,就这个道理。所以这就叫如来密因。什么叫做密极之密?就是你不敢归,不敢认。所以他就显得离得很远。什么叫做显极之密?只要你敢认,马上他已经早就敞开怀抱,当体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就这个意思。这就叫如来密因。

后面就讲到了;修证了义。再看一下修证了义这个概念。虽然悟到密因了,可是理要顿悟,事上还得渐修。大家看一下《楞严经》的这个题目呀,是非常的通透和圆满,而且是无懈可击的。你既然悟了理了,那你得修呀。修,怎么个修呢?是一般常规的话,我们说生信开解,起行证果,这叫做修。但是这些修都属于什么呢?可以说刚才讲到的,叫做偏修,不叫做真修。他不是依着这个不生灭的密因这个藏性为知见。这个修证、修证,这个修有真修,有缘修。我们现在基本都在缘修,就是往那缘,尽量往那儿靠的这个层面,没有入到真修。真修是什么呢?就是要了义。什么叫了义呢?就是你认了这个以后,你知道原来真的没有修没有证,不断妄想不求真。一直守着这个不断妄想不求真,这就叫做真修。

缘修的话,那你就是六度万行,只管往这儿积累,往这会。既然你是这样的修,那么你的证就属于分证,不是满证。就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而不是第一眼就看见整个台阶的风景,一眼望到远。你只有上了一个台阶,才知道这到了哪啦了。可能连下一个台阶的风景的边都摸不着。这叫做分证,而不叫做满证。所以我们这里讲到的,了义修证是说什么意思呢?你只有了义修证,才叫做修证了义。依着这个如来藏起修,所谓的无修而修,真的有这么回事。无修而修,不是在那表个法,说一说,然后你还是苦兮兮地去修。就看你敢不敢认这个,以不修而修。当然前提条件,也是以不造业为造。如果说你不修而修,又跑去造业,那不对。为什么在《六祖坛经》中讲到,;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呢?就是要用这个如来藏密因,只要你这么守着,直至成佛就用这个修。就守着这个如来藏的不生灭心。只有修证这样一种了义法门,我们才能把它称之为了义修证,修证了义。其他的修,都是不了义的。大家仔细地去透一下这个。

你看,如果这一法能够透过来,就没有一法透不过来的。为什么我们读一段《劝发菩提心文》,《劝发菩提心文》里面就说,发的菩提心,怎么样是圆的?怎么样是偏的呢?说:;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叫做偏的菩提心, 就非了义嘛。;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这叫做什么,这叫做圆的菩提心。圆满的菩提心,这才叫了义的菩提心。所以大家只要把这一念平过来了,所有的教法,你用这个知见,去看一代的教法,里面都是这样子的。还是因为不敢认。就像大富长者。上次讲净土法门时,净土法门是大富长者的究竟法,其实这个心地法门何尝不是大富长者。就是因为你不敢认,他就是爹嘛。《法华经》里边。

我们再来看一下,;诸菩萨万行。一般我们讲到菩萨,觉有情,菩提萨埵。为了觉悟众生,可能有的菩萨是以在家身份住的。大多数的菩萨,可能也是以出家人身份住的。有的喜欢一个人住的,住山去了。有的喜欢大家一起,热闹着他才能修。有的苦凄凄要住茅棚才能修,有的必须住在七宝楼阁里才能修。有的修苦行,有的乐修。总之都是为了这个如来密因。为了修这个了义修证,这才能称之为菩萨。有的菩萨,可能他一生都没有沾过佛边,没有说过佛字。不仅仅就像我们这种,他没有沾佛边,没有做佛事,他无量劫的苦行佛事,有这样的菩萨。有的像诸位一样现形成三宝,召感一切众生皆来学佛,守着名山道场进来弘化。还有的就一辈子就为一个众生。有的生生世世为了一个众生,去随行六道。都属于菩萨,这就叫;诸菩萨。就这么多。

我们那会儿佛源长老,云门寺的佛源长老。佛源长老讲到说,现在的众生业障深重。说来一个菩萨还不行,就是一个菩萨管一个都管不住,知道吧。说要一群一群,一批一批来围着他,收拾他,就这样。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我觉得我现在每日每夜都被收拾。你想一个什么法,只要你为我。或者自私心想成,就什么事都成不了。就现在我已经落到了这种活法。你像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普贤菩萨,这都还算是正规军主旋律的。

还有一些菩萨是为了让众生发出离心,意识到苦,他会制造大乱苦情,就是在世间制造大乱,这是属于大权示现的,更加大的菩萨。《印祖文钞》里面讲过,说这个还不能广说。今天诸位都是深位的大德了,我才能够这么讲讲。那一般的居士可能就听了就不信佛法了。哪有这样的菩萨,制造天下大乱,逼着你生出离心。这都叫菩萨,诸菩萨。

依照我们平常说的行的话,那就是六度万行嘛。你去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等等,或者说在《涅槃经》里面,不是也有这个菩萨的胜行。比如说婴儿行,本来是大菩萨了,示现成小果,人天乘,讲一些人天法。还有一些叫做病行,就是示现了一个有烦恼的等等这些,就是刚才都是整个这一拨里面的状态,一些度生的方式吧。那么说,如果从常规的佛法来讲,这叫做六度万行,诸菩萨万行。

好,我们如果回到刚才这个了义修证上,难道我一定要度众生,才叫万行吗?造业算不算万行呢?我们反思一下。造业,坐着吃饭,上厕所拉屎,算不算万行?为什么叫万行呢?只要你入了这个了义行,一切行皆是行。你看为什么?圆悟了藏心以后,祖师爷说搬柴用水全是妙道,什么饥来吃饭困来眠等等这些,一切都在这个不生灭的法性中,全体都是行啊。这才叫诸菩萨万行,随起一行皆是行。

不知道诸位看过净土宗有一个非常大的一部书,叫做《净土十要》。《净土十要》里面有一篇非常精彩的一篇论著,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去观摩一下,就叫做《西方合论》。《西方合论》里面的序文都非常精彩,就讲到这个情状。他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开悟的人,你天天在那里苦凄凄的修这个佛行,不见佛性。这个时候呢,就像一个瞎了眼的人没有人引导你,你只能;止获人天果报,不生如来之家,开不了那个如来密因的眼呀。那么这个时候祖师爷们就知道,你已经到了流弊里面了,就下狠手。下狠手是什么,就是做那些出格的事。一下就把你截断众流了。把你这个开解的这个意识心给你铲断,让你苦参密究,逆这个流。

突然间生灭法没了,入了如来藏了,看到这个密因了。这个时候,取舍念也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就识得亲生父母,历劫的宝藏了。说到了这个地步,就真正成了了义了。就看一切经典就跟自己家里的事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什么呢?还要去对治自己的习气。这里面形容的是:;拜空花之如来,修水月之梵行,登阳焰之阶级,度谷响之众生。这才叫万行。都不是刻意的,就跟钟一样,已经圆圆满满了,声音随时可以发,只要有人叩,马上就发。但绝不会撵着说,你听一下我的钟,你听一下的声音好不好。我们现在还在什么呢?还在缘修和分修中,撵着去嘛。

所以,我想,为什么不能够一行带万行入这个呢,最主要的三点,我们刚才讲了。一是功勋不够,功勋不太够。二一个就是理不透。我们一开始就跟大家讲了,为什么说教理,我现在发现,原来我也错以为说,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啊。当然,现在拿个文凭我觉得真的没用,文凭有啥用?但是如果你对佛的教典,你没有深入地参究、解悟,确实就太可惜了。因为确实有好多东西,你越深入,你的心越灵锐。

可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辛苦,才能积攒那个灵光啊,你这样一透,就透过来了。确实如此。所以说,理不透的话,你这个教理入不进去,你的观行就起不来。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现在没有缘,缺乏善知识点拨,亲近不到善知识。或者善知识就在你眼前,你生不了信心呀。你不能够彻底地承担,把自己放下,由着他折腾。稍微给你来点顺法,你怎么都行。逆着把你整一下,你受不了了,就离他远去了。道场也是如此,常住也是如此,你到处跑。一不对自己的劲儿,利益稍微(不)顺点手,人际关系稍微吃点亏就走了。那到什么年月呢?

世尊在不是经典里面说,善知识是什么呢?是得道的全分因缘。全分因缘,满分因缘。

好。再一转,看下一个概念,就是;首楞严了。

什么叫;首楞严?我那会儿考中国佛学院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什么叫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到现在我还脱口就出。这就是;首楞严的字面意思。一切事究竟坚固,信心坚固吗?信心坚固,一切就坚固,就这样子的。所以你看,里面讲到的:;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是你当下就认。又要讲这个认。认不得也没办法。而且确实是,有时候这个认不认,不是你想认就能认得起来的。就跟佛法一样,不是你想信就能信得起来的。就这样吧。只是建个缘起也非常好。

那么这个;首楞严,就是说大定的总名。依着前面讲到的了义法,如来密因,大的总汇,我们要搞清楚,这个首楞严的定是怎么个状态。首先一个,他不是我们寻常做功夫,而引发的定的状态。那个不叫大定,叫小定,叫偏定。不是说外面吵得要命,我自己躲在房间里,双手这样一弄起来,好不容易入进去了,这不叫真定,不是这个定,不叫首楞严。一个常途做功夫,二一个也不是对着境界起的真心,就是观的这个智慧所对着的这个真境。你把它看透了,看破了。然后把心守在那个清净的状态中,历缘对境所生的定力,也不是。这些都属于引起引发定,而不叫做自性定。大家再了悟一下,什么叫做自性定。就是我们现在活生生的现在的我们,你我他现在全体都在定中。

包括你的轮回,现前的轮回,正在进行时,也许将来还要堕到三恶道,都没有离开这个定,这就叫做性定。所以大家想想,你这个修行,为什么圆瑛法师说;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呢。难明呀,就是觉得说,原来定不是要多么的积攒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入进去吗?怎么现前就是呢?什么叫做首楞严?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怎么个坚固法? 就佛法而言,包括我们去自利利他,包括所谓修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摄、四禅八定、三明六通,佛的十八不共法,四无畏,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之事,这是对的。但是不要忘了,现在我们的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毁犯五戒,十恶业果,一切的因缘果报,一切的轮回相续,还是首楞严一切事究竟坚固中的事,还是这个事。这就叫性定。你根本就出不了这个定。本来就是这个定,你意识到是这样,你就入定了。就这样的定。

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梦的比喻。我们梦见自己在梦里面的时候,就跟造业去轮回一样。我们醒了以后,好像自己终于醒了没有梦了。做梦的时候,跟醒来的时候,你是两个人吗?哪有两个人呀,就这一个总持人,就这个首楞严定。哪里还有两个人呢?你生病的时候,身体不舒服了,头上生疮,脚下流脓,你治好了就好了。生病时候的人,和治好了的人,是两个人吗?就这一个定。

佛证一乘,众生还九界,就是这个定,这就叫首楞严定。所以说,你要是能够悟到这样的话,还何苦说,来这两天说,北京天天说下雨,预报说北京要下大雨了,结果最后没下成。在微信圈里还传的可有意思了说,所谓的天气预报,说有雨,就是有可能有,有可能没有,说根本报的不准。结果报的不准,害得我昨天本来是坐飞机的,省点时间,结果害怕来不了坐动车坐到宁波才过来。你看这山高路远的坐了火车,这歇了一晚上,今天早上了船,又住到咱们客房里,刚才还这么抬举我,把我给迎请上来,这说了一句首楞严,才叫做首楞严吗?自打这辈子,记得从娘肚子里出来,活到现在,包括我们现前现场,全是一部活生生、血淋淋的首楞严定,就是首楞严定。你上哪里去找首楞严?只有我说出来才算吗?我说不说都是呀!就是这个真心,就是这个妙定,念佛的时候也是这个真心,你不念的时候还是这个真心,这就叫做;首楞严。这个定有三个特质。我照着祖师们说的说。

第一个叫做妙定。什么叫做妙?不假修成的,在迷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在圣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不管你从进、从出、从轮回,属性一模一样,质量还是这个,就叫做妙定。

第二个定叫做圆定。什么叫做圆定?不是你自己把心按在那儿不动才叫定。统万事万物,现前所有的这些法界诸法,全在这个大定之中,所以叫做圆定。为什么《法华经》里有一句话叫做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叫首楞严定。如果诸位,不知道大家读过《肇论》没有。僧肇大师做过一部《肇论》,他就说到这个物不迁,就是讲这个首楞严定,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旋岚偃岳而常静,大风飓风刮过来其实是静的,没有动,;江河静住而不流。就是江河奔腾、东流到海,其实是不流的,;野马飘鼓而不动,是在沙漠中的阳焰嘛,来来回回,大家以为说水一样的那个东西,其实它是不动的。;日月历天而不周。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它是不动的。这就叫首楞严定。不管我们心按在那儿,包括万事万物全在定体当中,就叫圆定。

什么叫做大定呢?这个定,虽然在你迷的时候也没有动摇过,后来你悟了,也没有退出来;你悟了以后,也没有进去过,迷的时候也没有在外边,就这样子。这就叫这个定。不管怎么样都出不了这个定。这就叫首楞严。

好吧。我们今天给大家贯了一下,说这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就剩一点;经了。这个经我们都知道,修多罗,什么贯摄常法等等这些,到底什么是经?佛说的才是经。那佛说的才是经的话,为什么缘觉没佛的时候,他出世还能够悟道?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经呢?

欲知何是;经,明天下午再开解吧。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讨扰诸位大德法师,在此忏悔。

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讲解

  • 金刚经注音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