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一函遍复01
好,各位闻思讲堂群三我们莲池海会的同修道友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请大家放掌。
好,各位,今天又是周三,依然是我们闻思讲堂群三,与诸位同修大众来共学共修的时间。那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印光法师文钞》。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印光法师的一篇很重要的著作《宗教不易混滥论》,当然那一篇著作来讲呢,是印光法师的代表作。那么整个《印光法师文钞》,可以说称之为他老人家的全集。因为他的弘扬佛法就是一直以书信问答为主来体现的,包括我们现在学习也是学习他的书信。那么,很少有一些论文或者一些序文呀、赞偈呀等等,这些还是有,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书信的回答来进行说法。
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发起来要学习这个《印光法师文钞》呢?我想也有几点:一来因为我们一直在专学修净土,那我们想必也对《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和观无量寿经》(这个《无量寿经》现在也正在讲解),都有一些了解。那么,这是作为经的根本。作为论典来讲,专弘净土的论典可以说是除了《净土十要》以外,最专业的、也可以说是能够把这个净土的教理、行法,能够发挥到极致的,非常接地气的,那就是《印光法师文钞》为最佳了。
一个是印光法师印祖呀,我们常说的莲宗十三祖,这是任何人都没有非议的,给他立了这么一个千古的一个表法的这样一个祖师地位。那么确实是他修成就了以后流露出来的真实语。众所周知,印光法师是五十多岁才出来大开法宴。在此之前,他早已经备足了自了的资粮。亲证念佛三昧,明心见性,这样的大祖师。所以他流露出来的一定是,不会跟我们根本的佛经的教言有违的,可以说是真实语。所以在此,我们也是带着这种仰信,他修行成功的这个模式,仰信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菩萨资历。来对他老人家生起信心,来学习他老人家的言教吧。
再一个,因为《印光法师文钞》他有一个很好的特色,我们常说,千机并育,属佛才能达到的水平。但是《印光法师文钞》这一部百万言的著作中呀,可以说各种根基,各种问题,各种防范于未然,各种树立正见,都在里边已经包含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所以我们说,也可以有千机并育的这样的功德。那为什么我们把《印祖文钞》常当作小藏经呢?就是他的这个特色。特别是这个明弘净土,暗护诸宗的特色,只有登地的甚至等觉菩萨才有这样的功德。
那么再一点就是,因为印祖在上个世纪弘法的大德中,可以说是道隆德盛的。就是他的道德、他的道业都是有目共睹,非常的有这个引领性,摄受力的。当然,自古以来有这样道隆德盛的祖师也不在印祖一人了,可是,有一点优势是什么呢?就是印祖的、也就是《印光法师文钞》这篇著作吧,因为他离我们的时节因缘最近,也就是说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时间他是最近的。因为再往上推,除了第十二祖,彻悟禅师也是比较近以后,那再往前推就已经到了明清,宋朝,唐朝这样往上推,都离的越来越远,只有印光法师他的弘法活动还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之前的那段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因缘的距离上,从时空角度来讲也是非常的格外的缘分深厚吧。这样来理解。
那么既然这样的种种因缘,包括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修,我自己也是要学,要修。所以借这个就是在我们与大家学习的同时,我自己也有这个愿力想把《印光法师文钞》再能够细细的这么精读一遍。当然《印祖文钞》上百万的文字我们不一定能够说有定时定量的什么什么时候讲完,因为有的同修呢也在问过这个说这么多怎么讲。那我们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印祖写了这么多,我们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就学,一直这样学,随着现有的因缘我们这样往下讲。那么学到哪算哪,学多少算多少。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嘛。所以说,这次的这个讲解呀,因为以前的话,我们还是对于有些会做一些发挥,名词上的、次第上的一些概念性理解。但是我们这次来学习《印光法师文钞》,我想几乎就是我们来一起读、听,大家就听印祖怎么讲,有些比较艰涩的地方,我们稍微做一个汇通,做一个白话,那么基本上我们就是大家一起来学习《印祖文钞》。因为我也深知共修共学,可能我们倚靠闻思讲堂有这么五百大群大家一起来学呢,我们有一点心劲儿,每到了每周的周三大家一起来共同赶这个点儿,大家会生起这个心,让我们自己在家里边自己来学自己来看的话,很可能很难坚持,也就是说可能说断就断,能不能始终的话,就没有这样鞭策的这样一个方便。所以我们就是借着这个机,我们来以这样一个简洁,明快,朴实的方法大家一起来学。所以,首先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印祖文钞》,是这么一个定位。就打算说大家共同来听读一遍,能够做到这样的一个坚持的效果就非常好了。然后把我们每个人念佛的功课,每天的往生资粮,大家一起来置办,这就是我们最好的状态。所以在此这就是前提跟大家说一下,是这么一个发心。阿弥陀佛。
那么在此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关于《印光法师文钞》,因为我们讲到《印光法师全集》的话,他的内容是分几个部分的,通过这次我们在说这个的时候,很多同修一起来发心,有往电子版往这传,也有私底下去邮寄这一套《印祖文钞》,甚至有的版本也不一样,大家还有些疑惑说怎么搞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倒是有必要先跟大家交代一下,《印祖文钞》,文钞的全部内容是怎么形成的,是有怎么个说法,这个我们倒是在学习之前先跟大家了解一下。
因为印祖他是出道比较晚,不像我们现在,他并没有说刻意的去弘法或者怎样,真的是龙天推出来的,所以他一直到出家以后到三十多岁了,才到的普陀山,在普陀山阅藏、念佛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都完全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就在那隐修,在那苦修。一直到五十多岁了,差不多是五十三岁的时候,因为毕竟阅藏,修证功夫也有了嘛,那就成了大的这样一个法器,弘道的一个祖师级别的资粮已经置办好了,那一定会龙天推出。当时,在上海有一个《佛学丛报》,《上海佛学丛报》的时候,慢慢他就开始写文章。但是当时署名叫做常惭,就是经常惭愧的意思。写着写着在民国六年的时候,因为毕竟是金子就会发光嘛,有一个当时佛教里面很著名的大护法叫做徐蔚如,得到了他大概是给佛友啊,或者是居士们写的三封信,非常受用。
所以他当时就把这个,因为那个时候都是木刻版嘛,他就刻了这三封信就印了一个小小的薄的册子,这个薄册子就印了五千本,叫《印光法师信稿》,这是《印祖文钞》的雏形。《印光法师信稿》就开始由这个徐蔚如到处去结缘送人,因为他自己很受用。那么再后来呢,又继续搜罗了印祖给别人回答问题的二十多篇信,就在北京排版又复印叫《印光法师文钞》了。虽然是二十多篇很短的这样一个《印光法师文钞》,可是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大家都读了以后,后来这个梁启超不是都赞叹说印祖是文字三昧。就是读他的文字,又流畅又易懂,还很有吸引力,觉得就是深入人心,觉得真是醍醐灌顶一样,所以非常受欢迎。到了一九二三年吧,就再次把他的文钞进行了增订,一部文钞分了两册,应该是一册二册,或是上下册吧,分了两册,还是在那流通。
到了二五年的时候,又进行了一个重订,这个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容,我们平常不是常会听到《印光法师文钞》有一个叫增广,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印光法师文钞》的基础上又增广到每部是四册,四本了。当时梁启超就说,印祖的这个著作是;群盲之眼。这就是第一部分的《印光法师文钞》,我们有时候把他叫做《文钞》,有时候叫做《正篇》,有时候叫做《增广》。就是从三封信开始一直发展到一套丛书。那么到这以后,当时的印光法师文钞,就是说这个一套四册的这个版本,第一次印的时候就印了两万部。后来他就说以后再写什么呢就都不让留稿了,依照印祖的客气话,一个是不去匡用施主的钱财,另一个就是不好意思去刺明人慧眼,就是有明眼人惹人家笑话,这是印祖的谦辞嘛,所以就不再出版了。就是这四册一套《印光法师文钞》就可以了。
但是毕竟是金子光芒会越来越盛。后来到了十九年的时候,他到苏州的报国寺去闭关,还是有人来祈问他问题。他就在关房里边给回答,让护关的人往出寄,寄回答的信件。结果当时的当家师非常有智慧,他觉得这样的祖师这样的法宝不忍心让他淹没,他就让别人偷着抄,只要印祖寄一次信,他就让护关的侍者把信私自拆了抄下来,然后再把信给封起来按照原有的地址给寄出去。这样慢慢的积累积累,后来当家师明道法师也圆寂了。到了民国二十六年的时候,印祖又上到苏州的灵岩山,这是他最后的根据地一直到圆寂往生。那么当时到了这以后,偷抄的这个人就把原来这个稿交给了当家叫做妙真法师,这个妙真法师呢就让当时有这个《丛报》呀,《半月刊》呀等等这些再在上面刊登。印光法师也没办法了,只好再次的校刊,搜集了他自己的一些第二波的书信稿排印,这就叫做《印光法师文钞续篇》,这是第二波了。
那么这是印光法师在世的时候著作的流传。到他圆寂以后,又有一个罗鸿涛居士,他为了编辑大师的一些遗留了的著作或书信,他开始在一个叫《弘化月刊》的这个佛学杂志上征这些印祖的遗教信稿。经过差不多七年的时间终于搜集到,又编辑成《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统共这个《正篇》、《续篇》、《三编》才构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印光法师全集》。所以大家可能有的觉得版本上面呀、编排上面不一样,他主要是这三册,这三部。以至于后来还有一些是《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法师嘉言录》,还有很多大家手头看的其实是《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要》,包括还有一些《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等等。这全部是后人从整个《印祖文钞》中依照他自己的视野进行的一个编排,或者一个选集,这样来进行流通的。特别是有一部《净土法要》(注:《印光法师文钞全集净土法要》)大家可能都看过,这部就是有一个应该是叫晨曦法师吧,把这个印祖的全集,从他的这个行持呀、护教呀、其他宗派的知见呀、乃至印祖的道德呀、修正呀,列了这么九门十门,这是我们大陆来讲见的比较多的。这也就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把它跟全集混在一块搞不清楚了,这是不一样的。
那待会我们开始讲全集,因为他有一篇文章特别重要,叫做《一函遍复》。其实论《正篇》《续篇》《三编》的次序来讲呢,《一函遍复》应在《续篇》中,不在《正篇》中,《正篇》那时候没写出来呢,因为回信回的太多了,累的不行了,才写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一函遍复》。但是后来有一些重新出《印光法师文钞》,比如说宗教出版社的这篇,他就把《一函遍复》给提前到第一篇来。所以说有的大家手里的版本觉得我们开始讲《一函遍复》好像不在第一篇的,那就在《印光法师文钞续篇》的第一篇,这个我们一找就明了了。总而言之,这就是《印光法师文钞》的缘起和成就的过程,这个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因为毕竟版本不一样,有的就觉得怎么自己的这个跟别人的不一样,其实不是的,大概的情形就是如此,我们有个了解就可以了。这是对于这个《文钞》版本的讲述,希望大家能够明了。
那么今天我们开始讲的第一篇,《印祖文钞》卷一的第一篇就是叫做《一函遍复》。从印祖的讲解开始呢,我们就不给大家贴这个文字了,因为讲解的过程中可能大家也来不及读这个文字。而且有的同修认真学习的话,估计也都请了一套,坐在那个案前把它翻开,我们同时学习就可以了。如果实在条件不足的,或者在行进之中路途上的,那大家听我读就可以了,因为《印祖文钞》很直白,我们就全当我们一起来学习,我读一遍,大家听明白就行。
首先我们来看这篇《一函遍复》。那为什么要写这篇《一函遍复》的缘起呢?我们先从这篇复的末尾看一下,说;光老矣,就是印祖他觉得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精神日衰了,所以说无力答复来信。但是,由于邮局的这种业务特别发达,所以远近的这个仰慕者都会来信。那印祖就很慈悲,他说:;一概不复的话,觉得有负来意。你说一个信也不给他回呢,就觉得人家问你请法,你有点吝法,那么一一给回又没这个精神。;若一一为复,则无此精神。故印此长信,所以才把这篇长信给排版刻印出来,凡是有关修持,利生涉世,侍亲教子的等等种种之道,略说。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以后有信来的话,就把这张以不变应万变。你看,这个《一函遍复》也可以说是《印祖文钞》中的一篇总持文字,就跟我们说所有的法门你就念阿弥陀佛。他也是,所有的来问问题的,只要这篇文章看了以后,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总持文钞。所以说如果有一两件特别的事,他也就会在这篇信头眉批一下特别说一下,如果没有的话,就是用这张信来进行回应。在这么的一个情况下,也就是印祖上了年纪以后才写的这篇《一函遍复》,是他的后期作品。
所以大家来看,这个《一函遍复》下边括号里边备了四句话,;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利无穷。就是说,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看上去甚至有点婆婆妈妈,喋喋不休的,唠叨,谁看了也懂,就是不知道这个理儿。所以说很朴实的一篇文章,语言呢也没有谈玄说妙,畅快淋漓,因为印祖的文采呀,我们随着往后学大家都知道。像在第二篇他讲到《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的话,那就真的是三藏十二部已经成竹在胸信手拈来,而且全是骈文。所以说这篇文章就跟他的书法一样,可能我们大家都见印祖的书法呀,都是说一心念佛呀,说;莫讶一念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大家都见过他的这些劝人念佛的,;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都是写的很笨,像小孩一样的。可是如果大家有去过灵岩山,看看两边碑上有刻的,他当时给来问话的还是年龄比较轻的时候,来问佛法的人去回信,那个刚进有力,有的甚至这种行书是非常到位潇洒的。所以说他的书法是如此,文字也是如此。你看下一篇的时候是他将要到还没到三十八岁的时候写的,就已经到了那种地步了,对于教理的这种融会贯通,对于佛法公案的如数家珍,一般人根本比不了。
但是在读到这篇《一函遍复》的时候,就语风就完全变了,这里讲的到的非常的不是巧,非常拙嘛,很朴嘛,拙朴。所以说很多人在看了这篇《一函遍复》的时候都觉得说,这个印光法师太慈悲了,能够慈悲到这样的地步,设身处地没完没了的,没边没际的来针对现实中的一些学修佛法,知见上,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来循循教导,循循善诱,是一般人真的没有这个耐心。但是,虽然语言是朴实的,意本佛经,也就是印祖在此,可以说就是他自己的表态,所有的义理并没有违背佛经,与佛的知见是同步的。那这是我们讲到的可以说是从教法上,教法上完了,还要有行法,所以他说:;若肯依行, 就是如果你依着这个,你愿意依着这个依之而行,其利无穷,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这是他特别在《一函遍复》这四个字儿下面又备注了这么四句话,这个我们也做一个了解。这里备注说这封信是民国二十一年写成的,大概应该是在一九三二年或者三三年。那印祖是在一九四零年圆寂的,这个时候差不多是七十二三岁吧,应该是如此。
那么我们从头来看起,大家也一边注意来听。;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这一句话可以说是总括的非常的到位。首先你看他讲到说一个这是专说净土法门的,没有在其他的宗派法门上来论证, 只说净土法门,专修净土法门。那么净土法门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一般这些话我们也听的多了,三根当然就是指的上根,中根,下根的人。那么上根之人我们称之为利根,中下之人相对就叫做钝根。那么对于根器的利钝呀,就跟我们说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了,为什么有人一闻佛法他就即刻信受呀、即刻起行呀,这就是相对来说缘法上比较浓,深厚,过去的积累多,到位了,那就能见到这样一个效果。那么比较下一点的钝一点的呢,《地藏经》不是说;勤劝成就,久化方归呀,这就说明过去的善根少,你要不断的激荡他,给他上面再去进一步的增上,他才能有一点显发,才能够慢慢的到位。所以说这上面其实也没有褒贬啦,只是就是过去你跟佛法的缘分深浅,你的善根和福德的积累的一个浓淡而已,所以大家在此上面倒是不必,有时候我们觉得好像带有褒贬,那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我们通常以为说,三根普被一定是什么呢?是人道里边人的根器说,有上根人,中根人,下根人,这就说实在的有时候把净土法门也给小看了。为什么呢?大家看,人家印祖这里告诉我们说,是如来也就是佛普为一切上圣下凡,这是第一个关键词,上圣的话就不一定是人呀,罗汉也有可能,菩萨也是如此,菩萨里面前面的浅行菩萨、乃至登地菩萨、甚至等觉菩萨,大家记住也在这个范畴之内呀。要不然为什么文殊菩萨、龙树菩萨,这都是已经,龙树菩萨在《佛授记经》里证到欢喜地了,还最后往生安乐国了。所以这才能真正符合叫做为一切上圣下凡。下凡不一定是人道里边的,也可能是畜生道,你看在《净土圣贤录》里边,载的有鹦鹉念佛,甚至有的还能烧出舍利呢。所以说从这个视野来讲,印祖把净土法门放在九法界的背景下了,不是光咱们三界内呀、人道中呀,大家要记住。天都有二十八重呢,难不成净土法门不在二十八重天里边去流通,去摄受接引吗?肯定会有的。所以说,这是第一个关键词,从凡到圣,从这个可以说无间地狱之众生一直到等觉的上位菩萨都在净土所摄的根器之内。
那么他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什么呢?;能令其于此生中,大家要记住,为什么说净土法门胜义方便呀?那我们常会说那其他的法门也可以修呀,修的这辈子还不错呢。但是,唯一的见分晓的地方是能不能于此生中即了生脱死,有没有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效果。所以说,这大祖师们讲法呀,真的是一语切中要害,一个是收机广,一个是利益大,就用这两句话马上就把它讲透了,所以最后叹到说,;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就是虽然这个法这么好,殊胜,摄机这么广,但是不一定你能够起信心,你能够依之而行,非常哀哉,那你就太可惜了。这是第一句话,为此定调,法门,总括法门殊胜,摄机广大。
那具体这个法门以什么为宗旨,怎么修呢?很简单,大家来看,;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你看这就是开始,既然讲的这个法门广大摄机广,那么就要开始说到它是怎么个修法,还是万变不离其根本,信愿行三法为宗。我们在讲;信的时候呀,总是觉得说应该怎么样把他教法理解到位了,明白了,整明白了,然后才去再说我尝试着看应该能够信,随法嘛。可是我们看印祖在这里提倡信仰,他的视野、他的角度,就是契入点在哪里呢?是非常老实的一种状态,也是非常契合实际的一种状态。他不说你信说极乐世界,怎么一个微妙,怎么一个殊胜啊,就像根本经典里边。他只是首先说从苦乐上而言,我们这个世界是苦的你信不信?没人敢不信啊,人生就是苦的呀。前几天跟另外的同修们讨论起来说,哎呀,这个世界呀真的每天其实本来就是让人来失望的,都是苦嘛,以苦为根本嘛,娑婆世界,说失望才是人生,才是无常的是正常的。
后来我们进一步推出来说,不是人生是失望的才是正常的,人生是绝望的这才叫正常的,为什么呢?你看你信我们这个世界是彻底是苦的,它不是说你觉得有点苦,或者是有时候是苦的,是根本上苦是无处不在的。只有在这样背景下才能信极乐世界是乐,苦乐分明,那你一定要舍苦求乐呀,舍苦求乐就得往生,往生你得自己去有本事去成就这个往生的功夫资粮呀,那么净土的修法又是不是靠自力,而是靠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所以这里再说,;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大家都在觉得说,哎呀我等凡夫呀,我们是红尘俗人呀,都拍着胸脯子这么说,但是呢,一开始修行了,就不想承认自己,人人开始修行的时候慢慢上道了,反而就不想承认自己是业力凡夫了,好像自己总是还是慢慢尝到修法的甜头,还总是这辈子能弄个水落石出。错了,自己是业力凡夫呀,大家想一下什么叫业力?这种业力的催促呀,就是让我们不得自在,每天都是莫名其妙的、无故的、寻愁觅恨的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然后一切的对境总是百般不如自意,一切都是业力的启动的机制,我们做不了主的。
你做得了主你就不是凡夫了,那业来了我们根本就抵挡不住,果报来了现前的时候我们完全就无能为力,马上就搞不定了,所以这就典型的业力凡夫。那你既然是业力凡夫,你看这里首先要相信我什么呢?决定不能仗自力啊,大家要听懂了,不是说我可能不能仗自力,哎呀我这辈子应不应该仗自力,了不了的?是我决定,就是我肯定不行。把这个偷心给你踩死,你只有觉得自己不行了,你才能仰靠到弥陀的大愿上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可以的话,你就马上偷心我慢起来了,就觉得我是主宰了,我能。所以这里叫做;决定不能,自己没有办法这辈子了生死,这样才能信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说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核心眼目,你看这里印祖把他抽出来说,如果有众生念佛的名号,求生佛国的话,临命终时,佛一定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所以大家来看,其实这里信愿行一体的呀,光这信的这段文字已经就把愿力也给摄进去了,把行门也给摄进去了。你看说到弥陀有这个大誓愿,那么如果有众生求生佛国,这不就是指的愿嘛!那么如果有众生念佛名号,这不就是指的行嘛!
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信愿行这个三资粮呀,它其实就是一个资粮,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只不过是一体的三面而已,有信就一定具足愿行,有愿就一定具足信行,有行就一定具足信愿,这是皆然分不开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念佛才能证明他是真信切愿的。那我们就完全可以依照着我们现在每天行持的这种晃晃悠悠,对娑婆世界非常的暗恋,百般的回眸,铁不下心来舍弃今生,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的信愿不够满,质量不够高。所以为什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呢?并不是不提倡大家行,而是这是关键。
再往下看;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这就是愿的核心就是离开这儿。很多时候呀,我们净土行人被一个伪菩提心给障住,就是稍微修的有点出离心感觉好的时候,突然间大家就群起而劝导啦,说哎呀我们往生干什么呢?还不是得乘愿再来吗?还不是得度众生吗?就慢慢把你本来就不坚强不够坚固的出离心呢,啪唧一浪就给推没了,哎呀找到借口了,正想睡觉缺个枕头一样,说我应该度众生,我在娑婆世界,我要把自己有缘的,什么我将来还要出家,当大法师,一闻千悟,总持了以后,我这样我才能有资粮顺势往生极乐世界。大家要知道,去极乐世界,真正的听话的随顺的教法就是以凡夫身先往生。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要斩钉截铁的,不要为一些其他宗的知识给劝导的时候,觉得是善知识,结果耽搁了我们的往生大业,这是很可悲的。
那既然有了信愿呢怎么个行法呢?大家来听,;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这里备注的是: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
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才末后一个结束语叫做功德最大才叫真功德呀!所以说真正行持净土的人呀,只有念佛功德最大。我就是每每,我有时候呀也迫不得已,但是每每我就听到有的人家里有亡人呀,或者说病在弥留的时候,来问,问完了,他就是想诵经,那我就只好随顺说,那还是诵经吧。就是想来想去大概是觉得经呢就那么一本,那么多字,他诵一部就是这么的,就大概觉得念佛只有六个字,想来想去就觉得这个念佛不够,念佛作用还不完满,可能不能够独挡一面,信心就上不来,真的让人很觉得无奈。
任何时候,你看,行怎么行呢?首先我们要取决于;至诚恳切,大家要记住这个词儿呀。你念佛试试,我们平时如果是散心念的时候,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么有时候也跟别人聊着天,做着事,这个时候真的是属于范范悠悠的。那如果说你一个人独居下来,稍微把尘世的事儿往开一撇,只要稍微一作意,跟阿弥陀佛这样,用信心去哪怕说就类似于接受一个加持对接一下吧,那么你在这个名号再提起来的时候,它就又纯真的多了。如果我们还能够进一步的把心念整合的到一个比较纯粹的地步,就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就觉得我这念念跟佛、我每一念佛都能够明知明晓,我的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如同阿弥陀佛因地所有修行这么修行一般,这样对这句名号生起真正的信受,那么这个竭诚的度呀真是要大的多,真的是念一句能抵百句千句万句,因为这才是真功德呀。
所以你看印祖在这里;至诚恳切,至就是不留余地,诚就是没有间歇,恳就是彻底依靠,切就是念念迫切,念兹在兹。所以大家有时候要对祖师们的这些话,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他们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未必能领解的到。你看印祖常有一句话叫说,;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我们都在另外的法道上修的时候,说都得放下放下,殊不知这个极力的提起来它也可以转凡成圣,也可以是放下的另外一种入道方法。;竭诚,就竭尽全力的表达我的诚意的时候,能转凡心呀,能转凡心成圣志呀。不知道大家试过没有。所以说这里用了这么一个词,大家慢慢的体悟啊。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才说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由此我们有时候也有的同修问问题说,到底念六字呢还是四字?你看印祖这里后面也有讲,初机,或者说我们信愿不足的时候最好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因为;南无意味着就是顶礼皈依的意思,它是有这个功用。
所以说从至诚恳切这是一个心态,再到后面讲到时时刻刻无令暂忘,这就是功夫了。你看这又是信愿行,至诚恳切属于信愿,时时刻刻不令暂忘属于行门功夫,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常念常恭敬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罢,如母忆子也罢,如子忆母也罢,勿令暂忘。所以大家都有这个心理体验啊,就是我们有时候修行修不起来呀,不是不会修,或者说不愿修,就是忘记的不行。因为在娑婆世界,这边我们的记性太好了老记着这边的事就忘记了极乐世界边的事,阿弥陀佛边的事。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记着,我们说提醒大家的信心也是让我们记着,这个可以说精进勇猛也是让我们去记着,去闻思修,多闻熏习也是为了让我们去记着,无令暂忘,就是慢慢念着念着呀就是一点都忘不了了,打成一片了,这就是一个修行的诀窍而已了,至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要让他忘掉,这是其一。
那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前面呢?因为这是叫做正业,今天还有法师也跟我讨论起来说那既然什么都能够最后回向成往生资粮,那就说明往生不一定非得要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我说这样弘扬就错了,理是这么个一个理,但是它是有碍普度的,为什么?因为只有念阿弥陀佛才是正业中的正业,包括礼拜、赞叹、发愿等等,这都属于正业中的助业,那包括世间的这些万善,所有的善业行法呢,那都属于杂业了。 所以说大家要记住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修净土法门、行净土人的正业中的正业了。那么这是指的第一。
再下面看,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这就是说有的人呢还需要助业,正业中的助业。那么就可以说每天去拜阿弥陀佛,礼拜,或者诵《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等等,这个就是随份随力了,随自己你有空还是没空,立一个课程,这是指的什么呢?我们用专门的时间来修,念佛是一部分为主,还可以立一些课程。
此外,就是在此之外呢,则,就是你在生活中慢慢要开始无令暂忘的功夫开始练起来,行住坐卧时或者做不用心的时候你都要去念,也就是说一切时处中,都可以念啊。这里做不用心的事呢,大概就是指的比如说你开车吧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还有比如说你是会计你要记账;你是弄精微仪器的、或者说看病的;就是非常耗你的心神的这些工作的话,那就不能够分心,除此之外一切的时中都可以去念阿弥陀佛。但他这里讲到说,睡觉的时候当默念,不易出声,而且只念四字阿弥陀佛。当然这里印祖写的是说,以免字多了难念。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躺下来念佛,念六字会伤气,因为比较长了,你躺下来再不断的念,有的人他还声音大,这里他说了不要出声念,要默念,这样才不伤气。
如果说衣冠不齐整,也就是你穿个睡衣呀、短裤呀、洗澡呀、上厕所,或者不干净的地方的时候都是默念。大家看没有不让念,而是需要默念,默念的功德是一样大的。因为有的人呢他又有这样的一种知见,觉得默念功德就小。因为不是说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等等这些都是诸佛诸祖的方便,大家要记住,只要我们在念,他要的就是你念,所以他说默念的功德一样。如果出声呢,就是你在厕所里你想你放声念阿弥陀佛,那咱们一块同修听了以后,哎呀隔壁蹲着的说赞叹你这么精进,那要是有一本来就是在谤佛法的人,说这帮学佛的人在厕所里面还在那神叨叨的。就开始不信了。所以说与仪式不合。
那这里讲到的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我不知道大家有的应该懂啊,金刚念就是说你自己嘴里边念,你自己也听得到声音,但是旁人觉察不到,这叫做金刚念。有的人弄错了,认为金刚念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断的,那个叫什么呢?叫顶针念,就是后一句顶着前一句,不留空隙,摄住身心。是不一样的,这是金刚念。但是,总归不管出声不出声大声小声,总归是什么呢,这里讲心里念的清清楚楚,大家以为说不出声就不能有声了好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声啊,你们不信你试一试,谁把你惹一下,你心里马上就开始心里就想骂他说他的不是,这个时候心里就会说话,虽然你嘴上没说出来。口里也要念的清清楚楚,特别是耳朵要听的清清楚楚,这个清清楚楚呢就等于说把身心都给摄住。
你想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好多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呢,你是心顶多在;南字上,或者是;佛字上;陀字上。如果你尝试一下,南-无-阿-弥-陀-佛,每一字你的心念都跟到这个字上的时候,这是一般的人出不来这个功夫的,大家不要以为说这很容易。所以说不管心里口里耳中听的清清楚楚,那不是容易的,要练。那么这样练好了以后你的心会怎么样?才不向外驰嘛,慢慢久而久之功夫纯熟了,妄想就渐渐熄灭了,就是整个就跟海里的波浪一样,慢慢就风平浪静了,那你的佛念呢渐渐就纯起来了,这样功德最大。大家听到了啊,念佛的功德最大。所以,我想就是这一段的开示就告诉我们呀,真的就是唯有念佛,一切时处中,就记住念佛。
这句佛号就是用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历代的祖师横空出世,这么多的修行人给我们演绎,乃至我们的六亲眷属,眼耳见闻的一切因缘,在临死之际,能够念的身体柔软,在大伙的助念声中能够转危为安,整个面目一切的状态全能转变,凭什么呢?这不是凭凡夫的什么或者你下了多大的功夫多长的时间,就凭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功德。所以我想都不用多说,印祖这里做了这么好的开示,这么朴实,这么到位,希望我们能够谨记在心。
这一段开示就是讲的学修净土,一个赞叹净土法门的摄机大,广,利益大。第二个讲到信愿行为宗,怎么个信怎么个愿怎么个行,相即不相离的。那么具体在行门中特别讲到用功的诀窍,就是清清楚楚,无令暂忘,竭诚至诚恳切,就这三个。这样,最后总结;功德最大。当然这是从正业修法上来讲,后面还要讲到敦伦尽分呀、还要讲到回向的发愿呀等等这些,这是进一步对第一段的补充说明。
那么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刚好一个小时到了,就讲这么一些供养大家吧。希望我们以后把周三作为一个与印光法师也就是印祖,听他老人家开示,一块来亲近他老人家的这样一个好时光,升起这样的一种渴仰心吧。
好,今天就到这里,下面我们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