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悟道(2)?
所谓砂锅不打一辈子也不漏,下面由一位居士近期所提问题之缘起(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一位居士而无法获得解释),对以下这位居士提出的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做出论述,如果你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简单理解,那么你就会对下面几个佛学中的核心问题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这些核心问题包括:
1、为什么禅宗六祖会将本心自性表述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
2、入定中的无念与被麻醉中的无念的区别在哪里?
3、入定到底是在“入”什么?
4、唯心所现到底是在“现”什么?
5、“心”在哪里?(即如何理解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6、禅定境界是一个无念的状态,真正的无念状态是什么样的?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近期这位居士到底问了什么,下面是对这位居士提出问题的理顺与总结:
第一、悟道不是认识或者说理解到了一个逻辑道理,而是体证到了一个奥秘,什么奥秘呢?既是体证到如来本心和性空缘起(唯心所现)。
第二、体证到性空缘起的工具是禅定。修习禅定的最高秘诀是“知幻即离”,不断知幻即离就是在不断入定。“知”是“察觉”的意思,因此“不断知幻即离”就是在“不断察觉”。不断察觉的意思就是全力以赴以不断的去察觉为手段(不断察觉的技术十分关键,导致我的提问出现)而不断澄清意识引发量子崩溃,最终就会体证到性空缘起和实相无相,而一开始所做的一切就都是为了澄清意识而去清清楚楚,总之一路清楚下去,就是一路空境下去,最终就会入定悟道。
第三、修习禅定就是在除妄念,而禅定之所以可以让人悟道就是因为禅定可以让人体证到在除妄念后剩下的那个灵明独耀、创造出宇宙山河虚空大地的本心存在(本心:即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那个东西),因此悟道的关键在于除妄念,那么如何除妄念,什么又是妄念呢?妄念即是由一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的作用所体验到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意识)的综合体验。
第四、禅定除妄念的原理是:因为空境是没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觉知状态,修入禅定中既是体验在空境中,体验在空境即是体验在清清楚楚中,所以如果一直体验在清清楚楚中,也就清除了脑中的所有妄念(即如同是屏蔽了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进而体证到如来本心(或者说回归到那个创造出宇宙山河虚空大地本心的状态中),因此,禅定去除妄念的原理是:让自己处在空境中,也就处在了没有任何妄念的如来本心中。
第五、由以上的逻辑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妄念是对六根的感知,所以只要通过一个工具或方法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作用,也就等于清除了脑中妄念,进而可以让人体验在没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空境中,由此体证到如来本心的存在,也就等于入定悟道了。
第六、根据以上的认知我有以下几大困惑不解的问题:
1、是否可以通过心理学技术让人悟道?
既然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六根的感知就会处在没有任何妄念的空境中(清清楚楚中)——就是说,既然只要断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感知,既可以回归“本心”进而入定悟道,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心理学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断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感知作用,从而清除掉脑中妄念体证到如来本心而悟道呢?
比如说,在入定中,当处于清清楚楚空境状态中时,眼睛会处在所谓的“睁眼瞎”的坐忘状态。那么我查阅到了一个国外的心理学实验也可以让人处于这种“睁眼瞎”的状态中,其实验内容为:心理学家使一位被试者的大脑在接受一个单一不变的外界刺激时,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后出现了看不见眼前刺激物的现象(如同睁眼瞎的坐忘状态)。实际上不是眼睛对光没有了反应,而是眼睛,也可以说是眼识,自动不识别眼前的刺激了。这种状态与修习禅定中的有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刺激物上(如观想或水晶球)或行为上(比如呼吸),而达到的“睁眼瞎”的状态,我认为是同一种意识状态,因为既然禅定的功用是达到入定(范围限定在练习禅定,开悟则不在逻辑范畴之内),而禅定是一种工具,是技术性的,是在人体生命科学范畴内的,且入定状态即是达到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识”的无妄念状态,那么这种“坐忘状态”与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被试者的“眼睛不识别的状态”(至少在视觉上所处的状态)应该是一致的,那么由此我要问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技术,比如说单调的外界刺激(或者进而发明出的其他技术),让我们主动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识”再体证到如来本心然后悟道呢?(高月明注:第一、以上关于在观想时会出现“坐忘”的现象的认识是错误的,坐忘现象出现在深度的觉空入定阶段。第二、在心理学实验中出现所谓的“睁眼瞎”的状态只是由于单一刺激多次重复出现后导致脑皮层疲劳以致脑皮层相关区域被抑制的被动出现的心理现象(通俗点说就是注意力转移了的现象),而深入禅定中所出现的“坐忘”状态是一个主动意识的控制过程,所以这两种现象本身和出现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2、是否可以通过药物让人悟道?
开悟是通过入定,以清清楚楚的本心来体证到性空缘起唯心所现。那么我在练习不断察觉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曾出现过瞬间看不到和听不到但内心清清楚楚的现象,所以我在想:禅定技术的关键是否在于通过高度的集中心意,或者说通过集中心意的过程,使大脑主动的“屏蔽”掉六根(或六识),以此来达到无妄念的状态,由此回归那个“缘所遗者”的本心状态中进而悟道。”
我认为的详细一点说就是:“妄念”是六根对六境的识别产生的六识所引起,而要想无妄念必须从断除六识入手,所以通过正确禅定技巧的积久练习,让大脑获得主动“屏蔽”六识——即相应脑部区域的识别作用——或提高了六根的神经脉冲传递阀值,而让外界的刺激激发不起大脑皮层的识别作用,以此来达到无妄念的状态,进而回归到那个“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本心状态中。
因此由以上的认识进一步我在想:既然如果说“本心”是除六根后剩下的那个东西,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药物(如麻醉药),让一个人去除对六根的感知(妄念)进而体证本心悟道呢?
3、本心到底在哪里?
如果以上所说——即通过心理学技术或麻醉药断除妄念而去悟道的说法为正确的话,那么当一个人被全身麻醉时,眼耳鼻舌身意暂时失去了作用,本心又在哪里呢?由此进一步再问:本心是不生不灭的,而当一个人被全麻时是无意识的,因此可以说那个缘所遗者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如果本心没有意识,那么在清醒时回归那个缘所遗者的清清楚楚无妄念的空境状态岂不是和被全麻时一模一样的吗?这时候应该是毫无知觉的,如果是毫无知觉的,又以什么来体验到空境和清清楚楚呢?又如何体证到本心的存在呢?
4、本心存在的条件和状态是什么样的?
如果清醒时的入定状态是清清楚楚,出定后是否有入定时的记忆呢?如果有记忆,那么记忆是一种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模式,是依赖于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动而存在的,那么本心的清清楚楚是否必须依赖于脑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而存在呢?就是说,本心的存在是否依赖于大脑的清醒状态而存在?进一步再问:如果本心的存在是依赖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动而存在,那么当一个人被全麻或死亡时,本心岂不跟着死去了吗?如果这样又怎么能“不生不灭”的呢?如果本心不依赖大脑的神经系统的运行而存在,那么本心存在的依赖是什么?再进一步细化这个问题:人被全麻和死亡的状态的区别在于暂时性意识丧失但生理活动维持和心跳停止脑死亡,那么本心存在的依赖的是什么?是哪里?还未脑死亡的传统意义上的“死者”还有本心吗?这个问题有如下的逻辑原因:
(1)首先区别全麻与死亡,由此将论述的范围缩小到人体只剩下基础生理功能的维持时,本心存在的依赖条件是什么;
(2)其次区别传统死亡与脑死亡,由此将论述范围缩小到人体的基础生理功能已经不再维持,即达到传统意义的死亡阶段(比如心跳和呼吸停止但此时还未达到现代意义上的脑死亡标准,即大脑神经系统仍未完全死亡时的这一个短暂的阶段),此时本心又在哪里?如果本心“不在了”,那么本心依赖的存在应该是传统意义的死亡(即人体的基础生理功能不再维持)而存在,如果本心还“存在”,那么本心应该是依赖大脑细胞神经系统而存在;
(3)由此则可以引发出其它的问题:
1.本心是否就是“灵魂”?
2.如果有灵魂,那么本心发起下一个“缘起”是否就是“转世”?
3.转世是否可能带有“上一世”的记忆?(或者说在死亡之后因和果之间如何联系?)如果有记忆,如何记忆?记忆在哪里?如果没所谓的“记忆”,请看下面的进一步的疑问,
4.如果本心没有“记忆”,本心发起的“轮回缘起”的“好坏-即世俗意义的福报”所依赖的因果条件是什么(换句话说,为何有男人女人?为何成为男人或女人?为何有生来富贵或贫困?为何有夭折流产)?又如何依赖?
5.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但还未在子宫着床之前本心在哪?当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时本心在哪?
6.佛祖说,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即皆有那个缘所遗者,那么“我”为何而来?众生为何而来?那个缘所遗者为何而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注:以上是这为居士提出的问题,下面是高月明的回复)
高月明的回复如下:
第一、以上这位居士的所有问题都是基于一个假设为正确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如果这个假设本身是错误的,那么这些问题的提问本身就都是错误的,因此当然无论试图找出什么样的问题答案也一定都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位居士认为为正确的假设是什么。
这位居士认为为正确的假设是:在修习禅定中的去除妄念是一种如同是“断除六根感知或者说断除六根识别能力”性的“去除妄念”,这种去除就与把一个人给全麻或者通过心理学实验让一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处在不再识别某种刺激物的去除是一样的。
以上这位居士对于运用禅定去除妄念与运用麻药性的和心理学性的去除妄念是一样的假设完全是错误的,这两种去除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大家明晰了这两种“去除”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对这位居士提出的所有问题获得一次性的理解和解答。那么这两种去除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下面,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两种去除之间的本质区别:
比喻如下:想象一下,我们的本心像是一台电影放映机,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景象——宇宙山河虚空大地、小鸟花草,人马喧嚷等世界景象都如同是投射在电影幕布上的风景。也就是说,此时此刻,你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觉知道的一切境像——山河虚空大地,都是本心投射出的风景,也即都是所谓的“妄念”。
以这个比喻为基础,我们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去除妄念如同是去除电影影幕上的风景,那么如何去除影幕上的风景呢?
我们毁掉影幕行不行?答:不行。这样放映机会将景色投射到影幕后面的墙上,或依此类推会投到任何地方。例如:投射到虚空中,也是一种投射。
在影幕之前隔上一块挡板行不行?答:不行。放映机会直接投射到挡板上。
最终,去除影幕上风景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放映机不再投射播放。
比喻中的电影放映机与幕布是分开的,而关键的是本心中的“放映机”与“幕布”是一体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