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达照法师:《楞严大义》见道之八

发布时间:2024-08-25 01:24:00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达照法师:《楞严大义》见道之八

《楞严大义》见道之八

第五节 两种根本

我们上午跟大家一起讨论了七处征心,七处征心是因为阿难执着自己这颗妄想的心为自己,所以佛就问他,你这颗心到底在哪里?问到最后呢,他发现在一切处所执着的这颗妄想心都不对。这个时候,佛就阐明,为什么我们凡夫会执着自己这颗心?执着了自己这颗妄想心以后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就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万物、人生世界有两种根本:第一种根本是无始生死根本;第二种根本是菩提涅槃。这是我们真正的一切万法之本。

1、生死根本

“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阿难以及我们大众都同样把这颗,东想西想的这样一个妄想的心,作为我们的自性,认为这就是我的心。平常生活当中,大家都会觉得我心很难过,我心很开心,所谓难过,所谓开心的,都是攀缘心,你不攀缘了,就超越苦乐,超越世间的轮回。所有凡夫众生都会把这个攀缘的心,作为自己。

攀缘心,它表现的状态为三种。第一种状态,就是第六意识攀缘以后所产生的结果。比如说我现在要想一个东西了,我现在想到这个佛像,我这个心就缘到这个佛像上面,感觉是我想到佛像了,那脑子里面就出现了佛像的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你想它,它才出现的,你攀了这个缘了,这个相才出现,你如果不想它,你脑子里永远不会出现任何的景象。我们攀缘它以后产生的结果,这就是意识心,第六意识。所有的妄想都是我们的根缘尘产生的这个识,这一层呢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平常打妄想的这个相,打到的那个相,就是意识。

第二种是我能够想它的这个心。这个就是真正的攀缘心。比如说,我们想佛像的时候,有一个“想”要想了,但是还没有想出来,你想要想的时候,总觉得是“我”在想要想,这个心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有一个会想它的这个功能,会有想它的这个本事,这个就是“能所”的“能”,而不是简单的指功能,而是指能想它,所想的是所,我能看的是我,所看的是你们。

那么,第六意识它生起的攀缘心,就是意根缘着法尘,跟法尘接触了,意根就有能缘的本事。意根,早上讲过就是第七识,就是我们的我执。这个第七识,它缘什么呢?它是缘第八识的相分为自我,没学过唯识的人听起来就比较糊涂了,实际上,第八识的相分是什么?就是我们脑子里面(我们就权且讲大脑),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这个田中啊,蕴含了很多的习气种子,这些习气种子都是有相的,有形相的,只要你有形相在习气种子当中,在阿赖耶识当中,那么我们就会抓住这些相、这些种子,认为这个是我,那个种子是我。所以,缘第八识的这个相分为自我,具体是指什么呢?我们脑子里面就是有一个概念,第六意识——法尘概念,第六意识产生分别了,比如说今天,我是我,你是你,比如说,我见到某某法师了,那么,见到某某法师了这个情景,就蕴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了。

你所对的山河大地,任何一切万物,你只要遇到这个缘,你就把这个缘,照相机一样的拍进来,存在自己的大脑当中。现在,我告诉你想象一下你的家,家马上就冒出来,就知道那是我想的家,那是我的家。为什么呢?因为一直以来,就是把这个家的图像不停地重复地存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我们现在让你想家的时候,马上就会从脑子里冒出一个家的形相,所冒出来的,当然是一个法尘,是你存进去的东西,那么,能让自己冒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第七识,就是我们的意根。

意根是攀缘自己过去已经存进去的那些图像,把这些图像显现出来,如果你不去想,它显现不出来的。你不去想家,不去想车,不去想任何事,任何事都显现不出来;那你只要想到那个事情,那事情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平常想到痛苦的事情了,那件痛苦的事情就显现出来,然后我们不能活在当下,直接地面对自己所想到的这个图像。我们缘到过去的时候,我们会进入自己过去的那个感觉、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实际上是错误的。就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其实是没有痛苦的,现前的当下你没有任何痛苦。人的一生,真正痛苦的时间也不多的,大部分的时间是没有痛苦的,但是我们由于对过去妄想的执着啊,你把过去痛苦的那件事情,反复地在脑子里面出现,出现的时候,让自己的心反复地去模仿那种痛苦的感觉,你会模仿的,昨天被人打了很痛苦,今天想起来还觉得很痛苦。其实那个想起来,本身是不痛苦的,但是你反复地在那里模仿,把自己进入昨天的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完全是虚幻的。

我们现实的人生当中,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虚幻当中。阿赖耶识种子生起现前了,这个种子会让你成为一种模仿它的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又加深你的下一次的这个种子。所以,一个恶的人他不停地行恶,不停地行恶,这是恶习成性;行善的人呢,他不停地做好事,他就善习成性。一个善良的人,当善良成为习性之后,你很难让他去干坏事,他放不开的,他会被那个善法捆住;那一个恶人,让他转过来做善事,也是很难的。恶习成性,善习成性,成为习性了,它就有强大的动力,不停地推你。所以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是业感缘起,你的习惯成为业习,业成为习惯,习惯也成为不停地推动你的这种行为的动力,然后我们就不停地在这里轮回。

这个能够攀缘外面法尘的,我们能够使自己脑子里面想出这些图像的,这个就是攀缘的心。它平时不想的时候不是不在,而是没有去攀缘,但是能攀缘的这个心,其实是我执。当我们认识到这里,表面上看呢,它本身并没有痛苦,因为我们所想到的是痛苦的情景,才会痛苦,你如果没有想到痛苦的情景,绝对不会痛苦。所以意根缘法尘的时候,法尘如果是快乐的,你一定能够感觉到快乐;法尘是痛苦的,你就感觉到痛苦。比如说我们坐在这里,我们就感受一下,现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坐在这个七宝莲花当中,或者就在清净庄严的佛陀的脚下,你就生不起痛苦,因为你的意根所缘的法尘,是个快乐的尘。那么另外一个呢,我们现在如果感受到天堂的快乐,你感受到我现在是处在天堂,我们来到天堂了,那你就感受到天堂的快乐。天堂是什么快乐呢?就是没有贪嗔痴的这种表现,他所贪的是禅定,除禅定以外,对于一切欲望,特别是色界天以上,对欲望都没有的。那么这种感觉生起来,是我们意根缘的这种安定的禅定的法尘产生的快乐。

而这个四禅八定,世间定,它完全都是由我们的意根缘这种没有欲望的,没有痛苦的,善法的法尘。四禅八定,它是缘善法的法尘,比如说它需要观想,坐在那里观想,身心一片空寂,让自己再空一下,再空灵一下,不停地加深这种空灵的感觉,不停地加深自己这种轻飘飘的感觉。我们有时候觉得,哎呀,您这人简直高兴得轻飘飘了,我们就去缘这个轻飘飘的感觉,你就坐在那里,整个身心一片空寂,而且很轻松,像云一样会飘的,这种感觉生起来了,实际上你的地水火风的四大,就进行良性循环的调节,我们能感觉到禅悦,感觉到禅定的愉悦,禅定的快乐。

所以在世间的这颗心,你所缘的法尘是喜的,是忧的,是苦的,是乐的,完全由我们这颗攀缘的心决定。所以一个痛苦的人,他会不停重复这种痛苦的感觉,哪怕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的人,带业往生,他在莲花里面,因为下品下生的人到那边,这个莲花苞还没有开,在莲花苞里面,他还会想到自己过去在娑婆世界,某某人欠了我钱不还给我,还打我,在那痛苦,他还会掉眼泪,在极乐世界他还会掉眼泪,实际上,他就是重复过去那种痛苦的感觉。我们学佛,学戒的人,你知道要求忏悔,忏悔得安乐。你做了错的事情,第一次做错了,马上想到是错误的,改过来,从此以后,脑子里不要再想到你所做的那件错误的事情,如果你再想到了,那再增加一次这种业习,重新再重复地错一次,你不停地想,你不停地错误,然后,想到最后,自己不能自拔。别人对你不好,有仇恨,仇恨的心在心里也不停地重复,但你这个重复越来越深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处在仇恨的痛苦当中的人。

我们讲后悔跟忏悔是两个概念。忏悔是认识了错误,以后从此,在心中要消除这件事情,在记忆当中,不要让它出现,不要让它再成为一种力量不停地出现。忏悔以后,要把善法在心中生起来,你知道不该这样做,那你知道该怎么做,该念佛,或者该持咒,该用功,该修行,该安心,那马上就安心在正法上面,把错误的事情完全从心中消失。那么如果你做错了事情,你后悔了,不停地后悔,成为一种忧虑,成为一种不能正常健康生活的这样一个状态,这叫悔箭入心。后悔像一把箭一样插在你的心上,然后你一想到什么事情,就觉得自己不行。

比如说有些人,他会觉得,哎呀,我业障重呀,我不行哪,经常听到这句话:“你有没有开悟啊

?”“师父呀,我业障重呀,不行哪,我坐了好多年了,也不行的。”你不行了,为什么不行了?你是觉得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不如法的事情障碍住自己了,那么,如果你永远都觉得自己不行,你就真的永远都不行,不可能有行的时候,因为这把箭没有拔掉。所以,每个人在学佛忏悔之后,都要把悔箭拔掉。就是要认识到我一定能够行,我能够成佛的,不能不成佛,而不成佛的是个妄想的心,是个烦恼的心,颠倒的心,我不能再跟颠倒、烦恼、妄想为伴,不能跟它们捆在一起。这样一来,在心中的所有一切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感觉,全部给它消失。负面的情绪消失了,这个生死根才能看到。

这个生死的根,就是攀缘的心。所以,我们这个攀缘的心有多厉害!你如果不停地后悔,你的攀缘的心,就是攀缘自己那个不好的事情,不停地重复不好的事情。那想到佛菩萨,念经或者是观想,或者是持咒,都是跟佛菩萨相应的。修禅定,跟天人相应,就是四禅八定。念经,礼佛,都是直接跟佛相应,念佛也是跟佛相应。这样子,我们用这个攀缘的心去重复跟佛菩萨的品德相对应的这些情景,那么我们就会感受到佛菩萨的感受。你想到天人感受的时候,你就跟天人相应;你如果想到一个正义感的人,是非善恶很分明的,那你心中是非善恶一定很分明,一定是把是非善恶看得太重;如果你心中不停地跟贪嗔痴相应,感到心中的不满,对环境不满,对现实不满,对自己也不满,那你永远都跟饿鬼道相应。饿鬼是肚子饥饿,饿就是没吃饱,没有满,所以你如果心里不满足,你就跟饿鬼相应。你对自己家里人说,他不信佛,我看了他就烦,那你就是饿鬼。你看到哪个不信佛的人,不修行的人,诽谤三宝的人,如果生气了,嗔恨,你又无能为力,你又不能使他改过来,你一生气,你就跟地狱相应。你的心,攀缘的心,就不停攀缘地狱的情景,有一天你就要下地狱去了。

因,是善因,就得善果。如果你一天到晚都稀里糊涂的,也没有嗔恨,也没有贪欲,也没有太重的分别,也不知道自己安于正念(念佛持咒,观察自己的心,这都叫正念),你不知道观自己的心,稀里糊涂的(这样的人可能比较多)。我们从小到大,在学习佛法之前,基本上都是贪、嗔、痴,这三种心在那里作怪,学习佛法之后,也未必就能舍弃这个愚痴的心,基本上你学习了念佛的法门,却不念佛;知道了持咒,却不持咒;知道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却不能安住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在这个时候,你没有贪嗔,没有贪心,没有嗔心,这就是跟愚痴相应。平常的无记心,就是属于愚痴这个范围。这跟愚痴相应的,是堕落到畜生道。我们就会自然地感觉,这个睡得舒服,就感觉舒服一下,不舒服,哎,这个挺不舒服的,也不去想太多的,舒服和不舒服,能感觉得到,但是不去想那么多,心里也没有正念,这是畜生道的,是愚痴。

我们大家要小心哦!特别是出家修行的人,把世间的很多东西,贪欲啊,什么都给它放下了,生气也不生了,结果呢,还挺愚痴地在那里做,那就很麻烦。“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不了道,就是你平时习惯于那种无所事事的样子。有些出家人也是,无所事事的样子,也不做事,也没有痛苦,人家饭都煮好了,什么都准备好了,也没有快乐,就这么一天一天,疯疯癫癫,就这么过了,混了,混到最后呢,他只能来生披毛带角,做畜生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看到能攀缘的心,我们看你攀缘到哪里去,攀缘佛菩萨,我们是上升的;攀缘三恶道,那是堕落的;你不去攀缘了,能够保持人身和天道。这个能攀缘的,就是意根,就是第七识,就是思量。

《成唯识论》里面说:“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思量,参禅的人知不知道?参禅的人,妄想没有打出来之前,不让自己打妄想,而且是想打妄想,然后不让打出来,能不能看到?你们大家想一个妄想,想要打妄想了,但是这个妄想不让它打出来,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意根。意根就是有那种能攀缘的这个功能,能缘的心,能攀缘的功能是有的,能攀缘的作用它也是有的,但所攀缘的境界,还没有攀缘上,一旦攀缘上了,就成为意识。你脑子里面想一个东西,别让它想出来,这就是意根,一旦想出来了,就是意识了。没有想出来之前,我们注意到这个样子,所以,禅宗为什么在这里生疑团?没有想出来的样子,是没有样子的,没有样子的,却能感受到我想要想这个事了,隐隐约约感觉到我想要想,但是没想。所以,在这里,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很清楚,但是念头没有起来,因为意识——这个概念还没有出来,事实上呢,这就是我们想要想的,能所相对的这个能,所以根尘脱落,用功,也是先把尘舍弃开来,先看到这个根。这后面讲修道的时候,我们会强调这一点。

那么第三个攀缘心,就是指阿赖耶识习气种子当中的这个影像,这个影像是什么呢?就叫“集起名心”,集中的集,生起来的起。我现在用我的意根,我想到摄像机了,我跟摄像机必须要聚集到一起;我想到自己的家了,那必须跟家聚集在一起。这个脑子里面有很多的记忆,很多的图像,这些图像都是集中在一起的,那么集中在一起以后呢,我们随时可以拎出一个,你刚才想一个,等下又想一个,你在打坐的时候,你就发现了,这个妄想怎么这么多啊!怎么不多啊!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照相机一样,摄像机一样,每天都在摄景,摄像每天都在摄持外界的情景,把那些情景都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八识田当中。

你在打坐的时候,这个八识田中的影像,一张一张给你翻出来,新帐旧帐一起算,它就是要老的、新的,不管的。那么,一个记忆力好的人,它对自己的记忆是有安排的。打坐的人,心静下来以后,它想什么是有规律的,就像我们的仓库一样,你给它摆得整整齐齐的,货架都组好了,什么东西给它归类,那你下次一进去,哪怕没有开灯,东西都能拿出来,他考试就能考一百分。如果你平常生活没有规律,东想西想,被子也不叠,然后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你的脑子里面也一定是乱七八糟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刚刚记下来的东西,等一下一问你,找不到了,你那个房间太乱了,仓库太乱了,所以,你的记忆力就很差。房间要是处理得很干净,记忆力就非常好。

我们看一个坐禅的人,他身心静下来后,过去很多忘记掉的东西,他又能重新的回忆起来。岁数大的人为什么记忆会衰退?就是因为几十年当中,乱想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乱想的东西少,你的这个仓库(阿赖耶识)当中,所蕴含的这些种子,都比较有规律的,那你的大脑老化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你看我们上师,九十五六岁,那个时候,他讲话,他的那种记忆力跟年轻人是一样的,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人家九十多岁了,记忆力比年轻人还好?原因是他平常的生活习惯,他的记忆当中,阿赖耶识摄持外面的东西是有规律的。我们坐禅,通过修行以后,你对外界的摄持也慢慢地变得有规律。

比如说大家开始修无常观,你一天到晚想到世间是无常,你看到任何情景,你只摄取其中无常的这一部分。那么,你对于现实的人生,看到无常这个道理以后——快乐的,你要看到这是无常的,不要得意太早;痛苦的,知道这是无常的,不要伤心过度。你用无常这么一个货架,把所有世间的法,都给归类在无常的相上面了。当你修慈悲观的时候,你就想,众生都能成佛,你看到每个人都有佛性,都那么活灵活现的,他们的自性就在他们的行为当中展现出来,习气不同展现不同的样子,你就把慈悲心,同体大悲这个货架建立起来了。所以你在修的时候,看到谁都很慈悲,你的脑子里所摄取的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非常有规矩的,你不会乱来的。

平常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这颗心,你摄取这个世界,分析这个世界,是乱来的,是乱堆的,没有规则的。你认识人,认识不到根本上,人的行为有千差万别,你的妄想也变的千差万别,所以就很乱。那么一个修出离心的人,他基本上所观察的,把一切现象观察为两类:一类是无常;一类是无我。无常是现象,无我是本质。看到一切都是无我,他心自然安住于无我,所以,这样的心就很静,然后对外物,他抓住了根本,心里不用乱。哪一天你要讲法,所有的众生有痛苦,有烦恼,你首先就给他们分类,你就告诉他,这个就是无常的。这是事实,不用讲得那么好像没有底气。你看到了自己无我的感觉以后,你就告诉他,世间就是无我的,不可能有一个我,认为有一个我,是一个错觉,怎么无我的,你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使众生能够从无我当中得到解脱。所以,一切法都回归于自性,那么回归自性的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仓库里面,它所蕴含着我执的染污的这部分,这个也叫攀缘心。实际上,这个功用还是真心的功用。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的真心,但是真心蕴含了一切法的这种功能,我们的真心,是常住不灭的。

阿赖耶识之所以叫做阿赖耶识,是因为它有仓库的作用,把一切习气种子都集中在一起,有一个聚集的意思。蕴含的“蕴,”就是五蕴,五蕴的“蕴”,就是聚焦的意思,把一切善法、恶法都聚集在一起。因为它有聚集的这个功能,所以叫做生灭法,叫阿赖耶识。这是从生灭凡夫的角度去说的,如果不从生灭上去说,从它本质上说,应该叫做如来藏,叫做真如心。真如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真如,真如当中蕴含这一切善法、恶法。当我们生起善法恶法的这个种子和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轮回为凡夫的这个状态,这就叫做阿赖耶识。所以 “集起名心”,称为第八识,我们叫明心见性,叫“集起名心”。

那么集起名心,是什么状态呢?当我们打妄想的时候,所有妄想的这些想法,都是蕴含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大家闭上眼睛,你看一看,能不能看到,你的那个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它到底是存在哪里?我们电脑还有个软件,是不是?但是你这个东西到底在哪里?存在什么地方?闭上眼睛不想的时候,好像黑乎乎的一片,什么都没有,你要想了,它马上就出现了。你看不到它从哪里出来,是不是?你不想了,你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是你想的时候,它就来了,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不来。就是我们平常能看到的,闭上眼睛能看到的,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这个黑乎乎的一片,就是我们阿赖耶识的大门,就是阿赖耶识。所谓黑乎乎一片,这种感觉是没有时间、空间,没有这个物质的世界。你闭上眼睛可以想到没有物质的世界,你看不到物质的世界,闭上眼睛,整个天地万物任何相没有出现,这是阿赖耶识的表面现象。

那阿赖耶识的表面现象,跟第七识的这种功能是链接在一起的,所以,第七识,一般把它比喻为守门的——守仓库大门的守门员。所有的种子都经过第七识,然后进入阿赖耶识。如果没有经过第七识的,它不会进入阿赖耶识。任何的想象,只有我经过了,我认定了,我认可了,才会进入我的大脑;你不认可,没有从你这里经过,进入不了你的大脑。这是一个非常要紧的地方。所以呢,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看不到阿赖耶识,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在六七两识当中用功夫。那么在六七两识当中,参禅的人跟这个念佛的人,在第六意识把妄想停下来;第七识,看到自己了了分明,却不停留在这个状态,一直要钻,就是在闭上眼睛,什么都没有的这个地方,去钻,钻,钻,把阿赖耶识的大门打开,就看到我们的真心。所以,真心是“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展现出来的,这就是真心的境界。

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看到心里面所蕴含的这些种子集起来的时候,这有一种感觉,就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是我的家,那个是我讨厌的,那个是我喜欢的,那个是我曾经认识的,那个事情我是刚刚认识的,你脑子里这么想的,都蕴含了我在里面。所以,攀缘心,也可以说是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执习气,我执的这个习气也在这里。习气成为暴流一样,像瀑布一样非常汹涌澎湃的暴流,习气之流冲过来了,我们无能无力,只能一天到晚感受到我的存在,感受到我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我执的能缘之心,能攀缘的这颗心和攀缘之后产生的这个习气,然后攀缘之后产生的这个境界。攀缘的境界,就是意识;能攀缘的心,就是我们的七识;攀缘之后产生的习气,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我们所有的凡夫,所有的生命,都停留在三种状态,这就叫做生死根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