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序品第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序品第一(分三)
A1 序分 A2 正宗分 A3 流通分
A1 分二
B1 通序˙通叙迹本二门˙六种证信序 B2 别序
B1 分三
C1 标信与闻 C2 时主及处 C3 众成就
C3 分二
D1 列众 D2 总结众集
D1 分三
E1 声闻众 E2 菩萨众 E3 八部众
E2 分三
F1 举列标数 F2 明位叹德 F3 列名总结
今F1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
又有这“菩萨摩诃萨八万人”。菩萨,是觉有情;摩诃萨,是个大菩萨。菩萨,这是鸠摩什法师用的省文,具足说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就是觉悟有情的一个菩萨,也就是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以这个觉悟的道理与方法,来再去觉悟有情,这就叫菩萨。又名大道心的众生,他也是众生之一,不过他道心大。又有一个名字叫开士。
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具足有七种的大:具大根、有大智、信大法、解大理、修大行、经大劫、求大果。
第一、具大根。他的根基要非常的深。深,也就是大;大,也就是深。怎么样大法呢?他植众德本。他在多生多劫,种下的善根非常之深;这种善根,就叫德本,就是道德的根本。他把这个德行的根扎下去了,无量无边那么多;所以叫“植众德本”,众就是众多,很多很多的。他这种多法,就如《金刚经》上所说的:“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他植众德本,不是在一个佛来种善根,是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佛的面前,种诸善根。所以这叫具大根。
第二、有大智。有大的智慧,这个智慧怎么样大法?就是能发大菩提心;因为能发大菩提心,所以自己要有大智慧。发大菩提心,他要广度一切众生、普度一切众生,而不着住这个度生之相。这是《金刚经》所说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虽然灭度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是佛度的,都是众生自度;这就叫“虽然度生,而不着住度生之相”。不像我们人,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就“我度了多少个人出家了!我度了多少人发心信佛!某一个人是我度的,某一个人是我劝他信佛的,某一个人是我介绍他来的!”就着这种相。为什么着相?就因为愚痴;若有大智慧的,就不着一切相。“菩萨应离一切相,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若不离相,那就不是菩萨。所以菩萨要具有大智慧。
第三、信大法。信大的法,大法,是大乘之法;就是你要信大乘的法门──你要深信般若、深信因果、深信大乘实相的法门,要有这种大的信心。佛法好像大海那么大,就是一个“信”字,才能可以到佛法里面去;如果你没有信心,佛法虽然广大,也不能度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信心!所以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这善根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要从信心来的;从信心,才能生出来的。这个信,是你所修的功德的母亲;所以在第三种,就要信大的法。菩萨摩诃萨信一切的大法、无上的妙法,尤其对这部《妙法莲华经》,他是特别的深信,所以要信大法。我们对于佛法,若有真正大的信心,我们也就是摩诃萨,也就是菩提萨埵。
在《金刚经》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就仅仅的有一念,生出一种最纯洁的信心,其福德胜过以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功德,就等于你用七宝来布施这世界,那么多的福德。如来是决定知道你这个心念,而不会空过的;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每一个人都要拿出真正的信心出来,才能得到这种相应。好像我们这讲经法会,有几个染伤风的病,尽咳嗽,本来我的意思,希望每一个人休息休息;但是有人还这么发奋图强,在讲经法会的期间,也不退席,还是到这里来听经。这足见有一股真正的信心;信佛法,也就应该有一股真正的信心。我以前在听经学法的时候,也有生病;生病的时候,我也不退席。那时候自己抱什么观念呢?“我学习佛法,除非把这口气断了;若不断了这口气,我一定要学习!或者不能行动了,我才休息。”想不到现在遇着这么多的知音,也能以带病听法;不过不要勉强,如果实在支持不住,都可以休息休息。
第四、解大理。在《华严经》上讲信、解、行、证,首先要信,就是必须要依照这信心,然后就是要明白,就是要解;解了,你就要去做、去实行,然后才能证得,这叫信解行证。
什么叫解大理?我现在告诉你们。你要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一个大的理,也就是“六即佛”的“理即佛”。按照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佛;可是你要去修行,你才能成佛。你如果不修行,就说:“我是佛!佛、佛、佛!”那是没有用的。就好像你自己封自己做皇帝,“哦!我是皇帝!我是皇帝呀!”可是有没有一些个文武大臣来保护你?有没有老百姓来支持你?没有的!那你是个光棍皇帝,有什么用?你说你是佛,不错!按理说,你是佛;可是事实上,你要修行;你要是不修行,就不能返本还原,认识你本来的面目。为什么要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呢?因为实相的智慧,是不离众生的心,就在每一个人的自性所具足的。
第五、修大行。要勤修六度万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一)布施。第一就是要布施,是要布施给人,不是要人家来布施给自己。有的人也专讲布施,是叫人布施给他,他不布施给人,这就是不单不够菩萨,就连罗汉也不够了!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
财施,又有内财与外财。外财,指一切的珠宝、国土和妻子;这些都可以布施给人。行菩萨道,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我”;所以我的也是你的,你的,我也不一定要。他是无人相、无我相;所以他能把国家也舍弃了,能把家庭也舍去了,甚至于妻子也舍弃了!好像释迦牟尼佛,本来他应该做皇帝的,他不做,去做和尚;本来他有很美丽的三个太太,他都舍弃了。舍去国荣,就到雪山去修道。内财,就是你自己本有的。好像头,有人要这个头吗?只要你需要,他都舍。目,有人需要这个眼睛吗?就布施给人。头、目、脑、髓,皮、血、肉、筋、骨,什么都可以布施给人。
法施,就是说法利生;给众生讲说佛法,教化一切众生。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在一切的供养中,这法的供养,是最高尚的。法供养,就是给一切众生宣扬佛法;所以学佛法的,都应该学习讲经说法,不要“怀宝迷邦”。怀宝迷邦,就是自己带着很多珠宝,在这国家里,也不救济贫民,把这个贫民都饿死了。我们会佛法的人,一定要把佛法介绍给人听;我知道一点,就向人来讲说一点;知道十分,就讲十分。本着我所知道的佛法,去给人家讲说佛法,这就叫法施──用这个法,来布施给人。
无畏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着飞灾横祸,令你非常恐惧;正在恐惧时,你去安慰他:“你不要怕!不要紧的,这有感应的。你的心这么好,将来一定不会有什么恶的结果!”令他没有一种恐惧心,这叫无畏施。
(二)持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戒律有这么多种,要持戒。
(三)忍辱。这忍辱是最好的一个方法,你若能忍辱,你就有宝贝。所谓“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这“忍”字是个无价的宝珠,可是这个无价宝,人人不会使用。为什么?就是忍一次还忍着,忍两次就勉强,忍三次就发了火了:“哼!你为什么这样欺负我?你以为我真怕你吗?我是忍着你!你这样子对我,左一次、右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你不是赶尽杀绝?你太过份了!”就发起火了,就斗争起来了。这就是因为没能用这个“忍”。
好像以前我讲过,有一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他门上挂了一块匾,自己用纸写了“性如灰”在门口挂着;言其性里头像灰似的,一点火都没有了。他一天到晚也不发脾气,在这儿修行、用功;性情修得很柔和,真是像水似的,活活泼泼的。这时候,就来了一个菩萨试试他。到了,就问:
“你这几个字,是写着什么?”
“性如灰
。”“你这几个字,写的是什么?”过了几分钟,这人又问。
“性如灰。”
“你这几个字,是什么?我记不清楚!”又过没有好久,又问。
“性如灰。”
一问,问了几十、百次,这回把他火问出来了:“性如灰、性如灰!你这么啰嗦啰嗦,我在这地方修道,你尽来这里捣乱!”
这人说:“喔!原来这灰里还有火呢!”说完了话,就踊身虚空;原来是谁呢?是观世音菩萨来考验他。结果这一回,修了几十年“性如灰”,观音菩萨来,一试验,考不上了。观世音菩萨说:“你还要修行啊!再等你二十年,我再来看看你!”你看!这不容易的;忍,就是要没有脾气。
我以前做人家徒弟的时候,始终不敢发脾气;就是在我师父面前、不在我师父面前,都不敢发脾气的。为什么?因为我师父并不像我这么恶,他很慈悲。如果我一发脾气,他自己就不吃饭;他说:“我教化徒弟,没有教化好!”唉!就不吃饭;因为他不吃饭,所以我也就不敢发脾气了。
我有没有脾气呢?我的脾气比谁都大,最大不过了;但是因为出家修行,把脾气改了。现在到了美国,新收了三个美国徒弟,他们在没有出家以前都没有脾气的,一出家了,没有学会旁的,就学会发脾气,学会发火了。昨天,就有两个徒弟到我那里去告状;这个说那个发了脾气,那个说这个发了脾气。究竟谁发了脾气?我也不管他了!这回我立了一个规矩。
什么规矩呢?我不管是谁发脾气、谁是谁非,总而言之,发脾气的这个人,要在佛前跪一天一夜,这二十四个钟头不准起身、不准去大小便、不准去吃东西、不准去喝水、不准睡觉。这是我立的规矩,如果你不这样做,不在佛前这样跪,我来替你代办,我就照这样来做。你试一试!但不是一个人跪着,要怎么样呢?无论哪一个发脾气──现在我就这三个美国徒弟,要三个一起跪;那两个没有发脾气的,一样要陪着跪的。
说一个人发脾气,两个人陪着跪?这是不公道了!就是这样不公道!若讲公道,世间没有公道的事。你要是怕,大家都不发脾气;背着不让我知道谁发了脾气,那也一样要罚的。你不让我知道?我有千里眼、顺风耳,会有人告诉我的;那时候,你一样要这样做的。听清楚了吗?就是这个“忍”。
为什么叫你跪?不吃、不喝、不睡,这也叫做“修忍”,你不是发脾气吗?有脾气,就要修这个“忍”。这也是个“忍”──在那里跪着,忍着膝盖痛。现在听清楚了吗?清楚了,以后这宪法就立下了。“这个师父真厉害!我再也不敢跟他出家了。”有好几个想要出家,也不敢出家了。你要是怕,不发脾气,就没有事了。这个不是我立的规矩,这是咎由自取;跪不跪,在自己那个地方,不是在我这儿。
为什么要立这个规矩?如果我不立这个规矩,以后要是徒弟多了,你和我打、我和你打,这个也来告状,那个也到师父这儿,说谁对、谁不对的,那简直一天也审判不完这糊涂的官司。修道的人,怎么可以发脾气呢?不可以的。你要是有徒弟,你为了教化徒弟,就对着徒弟发脾气,那还情有可原;对师兄弟发脾气,那是不可以的。所以说:
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
若能会使它,万事都能好。
你若能会用这个“忍”字,什么事情都会好的;你不会用这个“忍”字,那就什么事情都出毛病。
(四)精进。有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指拜佛、念经、持咒等,用功修行,一时一刻也不懈怠,不睡那么多觉。心精进,就是念兹在兹,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把心里贪心、瞋心、痴心都撵走它;你要精进,而后才能修行、参禅打坐。做和尚不是很容易的,不能天天睡觉,要昼夜精进,真正用功的精进;不是说尽给人家做功夫,叫人家看我用功修行。有没有人看见,都要用功修行;修行用功是给自己,不是给人家看的。
(五)禅定。就是要参禅打坐,修禅定的功夫。参禅打坐,必须要用精进来帮助它。你若不精进,今天莲花,明天又牡丹,尽变;所谓“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好像东西,你晒它一天,冻它十天,那有什么用呢?就是你修行一天,休息十天;都是个“修、休”,一个是修行的“修”,一个却是休息的“休”;这就不能得到禅定的功夫。
(六)般若。般若度也是最要紧的,我们修行一定要有智慧,若没有智慧也就没有法子修行。愚痴的人修行,往前去用功,怎么样用功,也用功不下去;有智慧的人,他随时随地都是用功的,都见到真正的般若。所以说“翠竹黄花,无非般若”,他看见什么,都是智慧。好像果某告诉我,某某人骂他。骂“谁”呢?这岂不是愚痴?要是有智慧,怎么会有人骂呢?就算他骂了你,你若是有智慧的,你不接受他的骂,这骂,就回到他自己那里去了。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有人骂佛,佛不答他。佛说:“你骂我,我不答你,你骂我的这个,就回去了!好像你仰天而唾,这口吐沫,还落在你自己脸上!”所以不要说他不会骂你,就是骂你,你若不接受,这个骂就没有了。骂你时,你听着当作:“哦!他唱歌给我听的。”或者当作:“哦!我不懂他骂人的话。他是讲日本话?或者他是讲中文?再不就是讲法文?”因为他讲的话你不懂,什么事都没有;这就是有真正的智慧!你若懂了,“他骂我!”究竟“你”又是谁?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怎么还有一个“我”呢?出家人要把这个“我”掉到太平洋去,不要这个“我”;没有“我”,这才可以!
这是第五“修大行”;这是讲修六度,又有万行;万行,言其行门之多。要是详细讲起来,不止万行,有八万四千种的行门,不过限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分析。
我们现在就讲这个“三心”。菩萨要扫三心、非四相;扫,好像地上有尘土,用一个笤扫,把它扫干净了。我们人这个三心,也应该把它扫去的;什么叫三心呢?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已经过去了;已经过去,就是没有“过去”了。现在心,你说这个是现在?现在它不停,这个“现在”又过去了,变成“过去”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又停留不住;你说“未来心”,未来心还没有来呢!没有来,你又到什么地方去找这未来心呢?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你要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心”都了不可得了,又有什么可执着的?没有可执着的,就是得到解脱了;你得到解脱了,那就是真正的自由。
菩萨要行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一)布施。菩萨要存一种布施心。布施,是普遍来施给一切众生;有“财施、法施、无畏施”。
(二)爱语。菩萨要行爱语;但是,可要是菩萨才可以,不是菩萨,就不可以的。菩萨要说爱语,对一切众生,都要有一种慈爱的心;为什么他慈爱呢?菩萨没有我相,他看一切众生,就和他自己是一样的。不单和他自己是一样的,他自己也和一切众生是一样的;不单一样,还变成一个,没有彼、此之分;所以他愿意救度众生,也就是救度他自己。爱语,就是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慈爱的这种说话。
(三)利行。一切众生都欢喜利益,你对一切众生,都要有一点利益;有利益的事情很多很多的,利益众生的事情,菩萨都应该去做。
(四)同事。菩萨要化身千万亿,见到什么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变化这一类的身体,去教化这一类的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时候,要去度鹿,他就变成鹿去教化它们,这都是同事之一。
行菩萨道要难行能行,本来不容易做的事情,你去做,这就是菩萨道。难舍能舍,你不容易舍的东西,你要把它舍出来;你愈舍不得的东西和财宝,你若能把它舍了,那才真是“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不容易忍的事情要忍。这是菩萨修大行的一种菩萨道。难让能让,不能让的事情,你也能让。我也常常说:“要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并不是说,人所没有吃着的东西,我要先吃。也不是说,这个世界最名贵的菜,人人都没有吃着,我要先吃!不是这样子;是人家不欢喜吃的东西,菩萨他可以吃。
我告诉你,我不是个菩萨,可是我也能吃人家所不愿意吃的东西。怎么样呢?我记得,在十七岁那年冬天的事,我北方有一个道德会,就专门讲道德、说仁义的。我十六岁参加道德会,十七岁就做讲习班的主任;讲习班的主任,就是做教授,教授一切的学员。我年纪很轻,学生大概有六、七十人,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男男女女都有。在道德会是讲要节约的,就是要省俭,什么东西都要节省。节约到什么程度呢?吃马铃薯,不是那个甜的,是普通那种的马铃薯。吃马铃薯的时候,本来一般人吃马铃薯,把皮都剥下不吃的,这个薯皮是不吃的;在道德会,这些人都讲道德的,要人家不能吃的都要吃。那么,我就对每一学员讲:“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马铃薯的皮吃了,不要吐掉;就是勉强一点,都要把它吃下去。我们不能吃的东西也要吃,表示我们有实行的功夫。”
我这样讲,我自己是把这个皮吃了,但是一般学员呢?有的就像耳边风,听也不听,还是把薯皮吐了──这从口里嚼完了,有的把它吐到桌子上,有的吐到地下。在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不讲话,我也不管他,随他们便;我已经发表“不要吐马铃薯的皮”了,一般的学生还是照常吐。那么吃完饭,我用一个碗,把所有学员吐到桌上或者地下的马铃薯的皮捡到碗里,我对着一般学员,把它给吃了。
这么样一来,这些学生都觉得不好意思了;由此之后,我看这些学生,一个也不敢吐马铃薯的皮了。我若不是这样实行,以身作则,这些个学生就不会受教化了!他们从口里吐出来,我再把它用口来吃了,他们都觉得非常惭愧;这就叫“人所不能吃的、能吃,人所不能受的、能受”。什么是人所受不了呢?这个“气”!人都受不了气。你若是给他受一点气,他就要发火了。你要是能受气,有人对你发脾气,你就把他当做是唱歌唱给你听的,或者他在讲外国话,这样就没事了。能受、能忍、能让、能舍,这都是修大行的菩萨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第六、经大劫。经多大的大劫?我告诉你!一个劫,就是十三万九千六百年;一千个劫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聚在一起,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合起来,就叫一个大劫。经大劫,是经过三个没有数量这么多的大劫。你想一想,这是多少数目?经过三个没有数量的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印度话,此云无量数。在这个无量数的大劫,正常的时间,你说这要经过多久?所以做菩萨不是这么容易的,这要经过很久很久这么多的大劫。
第七、求大果。菩萨所求的,是一个大果,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
菩萨摩诃萨具足这七种大的意义,所以就叫摩诃萨。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浅释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